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58章 先當幾個月京兆尹過渡一下,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過,李素他是見過的,趙雲也見過,是五年前十常侍之亂的時候。
當時他九歲,從雒陽南宮的溫德殿逃到北宮德陽殿的複道上,跟著何皇后與萬年公主一起跳樓逃生,只有十四歲的大哥沒敢跳。當時是趙雲接住了他,所以趙雲對劉協也算略有救護之恩。
基於這層舊交,哪怕知道李素和趙雲現在肯定是更傾向於直接忠於劉備,劉協對這兩人還是比較嘉許的。而典韋馬超就完全沒露臉,只是普通外將了。
劉協想了想,居然使用了一種套近乎的開場白:“卿別來無恙,朕五年沒見過你了吧。記得母……母后託你送皇姐就藩,如今她還好吧。”
提到何太后的時候,劉協措辭稍稍猶豫了一下,但最終還是喊母后。
這是因為去年的時候,他舉行了元服之禮。
所謂元服,就是成年禮,按說要十五歲才舉行。但皇帝要娶妻就得先元服,所以193年朝廷打了個擦邊球,提前給劉協元服,然後立刻把伏壽和董貴人娶、納進宮。
然後按照元服後的規矩,三公就議定他的生母王美人尊號,也追為“靈懷皇后”,跟何後的“靈思皇后”並列。而王美人當年是被何後鴆殺的,把劉協養大的董太后也是疑似被兒媳何後鴆殺的,劉協翅膀硬了肯定對何後心裡有所芥蒂,繼續喊母后有點疙瘩。
李素有些猝不及防,他是真沒料到皇帝的開場白這麼卑微求和,連忙遜謝,說了些場面話:“蒙陛下關切,臣自數年前,將萬年公主託交其叔、權攝漢中王備撫養,居住王府,並無缺漏。其餘臣並不敢窺伺。”
在皇帝面前,哪怕稱呼劉備,也得說名字。但是劉備跟皇帝同姓,所以姓可以不說。
他很快結束了客套,然後引到皇帝切入正題。
劉協也不想這麼說話,只是投石問路確認劉備陣營諸將的態度,看他們都還很尊君,估計不會幹出僭越的事情,才鬆了口氣,追問:“皇叔此番討伐賊臣之後,又作何打算?”
這是此番面聖的關鍵,皇帝很擔心劉備要控制他,可要劉備吐出到時候浴血奮戰攻下來的長安,也是不可能的。
退一步講,就算劉備把長安讓出來,周邊右扶風安定郡都是劉備的地盤,長安根本無險可守,劉協回長安住也不放心啊。
秦之四塞,劉備都在塞內了,隨便想拿回長安也是易如反掌。
另一方面,李素之所以卡著現在這個點進貢,也是不希望皇帝獅子大開口。要是長安已經拿下,那皇帝還好糊弄過去,讓人覺得“長安收復很容易,讓劉備還回來也沒什麼”。
但現在還沒攻下,而且無論怎麼看李傕都是帶了幾萬死士,想要臨死前多過一年半載最窮奢極欲的好日子。要指望劉備繼續出力辛辛苦苦拼命拿下這麼一個硬骨頭,劉協怎麼好意思開摘桃子的口?
權衡之後,劉協主動提出:“長安本就是董賊所遷,本朝稅賦,歷來多出關東,董賊擅權以來,四五年間,百官及北軍俸餉,皆出關中百姓稅賦,及賊軍劫掠,關中士庶早已不堪重負。
朕不忍害民,欲東歸雒陽,勸說各方諸侯按稅賦捐派舊制、酌情減免,供奉朝廷,卿以為可取否?皇叔可願如此?”
李素拱手:“陛下聖裁,為臣者豈敢妄評。何況陛下愛民之意,足顯仁厚。不過當年故盧尚書勸阻董賊遷都時,就曾諫言‘天下動之至易、安之至難’。
董賊與李傕郭汜相繼禍害三輔、畿內,累計殘滅人口何止二百萬。不知陛下如今東遷,是要連當初被強遷來的百姓一併東歸河南尹,還是……”
劉協知道這是李素要“諍諫”了,連忙表態:“故盧尚書所言,真金玉之言也,卿之引述,也足以為鑑。士庶既已在三輔安家,而且關中田土也足夠百姓分種,不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