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04章 善謀者無赫赫之謀,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北平移了足足一百五十里,剛好是整個王屋山脈山區的南北寬度。後段分叉會大一些,而且另有一些困難之處。

不過,看到這裡或許就有人奇怪了:既然王屋山以北還另有一條路可走,袁紹軍對於這條路真就完全不防麼?

雖然,袁紹給諸將劃了防區,因為關羽挪到了王屋山以北,所以負責河內的麴義是肯定沒有義務“禦敵於防區之外”了。在地理上,王屋山以北的土地、往東一路延伸,都是屬於幷州上黨郡的土地,而不是司隸的河內郡。河內與上黨就是以王屋山南北為分界的。

但不管怎麼說,就算麴義沒義務防了,上黨守將張遼還是有義務拒敵於防區之外的。張遼也算名將之才,他怎麼會疏於防範呢?

事實上,答案是張遼也有防禦,但他從沒想過敵人會大規模從這兒來,他只負責防守沁水與其支流丹水之間的分水嶺空倉嶺防線,但不會提防敵人進入沁水後、順流而下沿著山谷往南推進的那條路。

張遼這麼做,已經是足夠盡職盡責了,因為歷史上,長平之戰前,趙國名將廉頗推得最遠的一道防線,也只是沁水與丹水之間的空倉嶺防線。

而且這道防線還因為推得過遠、自己後勤也有點困難,要把糧食運到山區制高點,所以沒堅持多久就被秦軍攻破了。後來真正幫助廉頗扛了兩年之久的,是第二道丹河防線。

因為丹河的寬度對於阻止敵人大規模快速渡河已經夠用了,歷史上秦軍如果分兵渡河,先頭部隊絕對會被半渡而擊各個擊破。同時趙軍守住丹河,運糧難度比運到空倉嶺稍微少點消耗。

張遼把廉頗都做過的事情也全做了,實在是很難指責張遼。

於是乎,在調兵開戰之前,當諸葛亮把此戰進兵路線的計劃、跟關羽商量到這一步時,關羽也忍不住問出了一個大家都會問的問題:

“既然張遼和歷史上的廉頗,只要防備我軍/秦軍進入沁水流域後、陸路翻山突破空倉嶺谷口,而不用提防我們順沁水而下。同時,麴義也不防著這一點。

那麼,我們選這條路,有什麼好處可以撈呢?換個問法,如果有重大好處可撈,歷史上的秦軍為什麼不這麼迂迴?”

諸葛亮當時是這麼回答關羽的,顯然他也是飽讀史書、而且因地制宜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過了:

“歷史上秦軍不用,一方面是當時秦趙對峙的態勢與如今陛下和袁紹對峙的態勢不完全相同。歷史上秦軍在長平開戰前,已經從韓、魏手中取得了部分河內之地,所以,他們掌握了沁水、丹水入黃河的河口。

也就導致開戰時,趙國一方已經不可能從河北走黃河水運轉沁水、丹水給丹水防線的趙軍運糧。趙軍雖然在那三年裡也用到了丹水水運,可其實是陸路從壺關把糧食運進太行山、到了丹水上游北方之後,卸糧裝船、再順流而下二百里,給前線的廉頗。

而我們現在不一樣,不但河內郡全境都在袁紹手上,連之前河東的東垣,都因為夏天太尉您那次敗退,丟掉了。所以現在袁紹全據陝峽以下、整個黃河中下游及其全部支流的水運。

如果我們還模仿秦趙之戰在空倉嶺和丹水對峙,那絕對是消耗不了袁紹的國力的,反而我們縱然有林邑稻、有在關中大修水利勸農之利,依然會我軍先餓死。袁紹可以直接透過黃河北岸支流把糧食運到防線邊最後一里路。

所以,這次我們要走這條路,先學習秦軍的前半段、從汾水、澮水、沁水支流,進入沁水流域。但後半段則不學秦軍,不打空倉嶺,改為順沁水而下、孤軍深入攻打沁水與丹水交匯的河內重鎮野王。

拿下野王之後,我們才能切斷整個幷州與河北糧倉冀州之間的水運通道,讓袁紹在幷州駐軍吃的每一粒糧食,都得陸路轉運。這樣相持得越久,才能讓袁紹的國力越發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龍飛鳳翔

三水浪人

北朝南國

江山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