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17章 用心平而勸誡明,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804章用心平而勸誡明

上元節當天,洛水之畔的遇神事件,很快在雒陽百姓之間流傳開來了。

“聽說了沒有,上元夜,洛水之濱夜遊的時候,洛神顯聖了,還給了天書,不知道是不是跟伏羲、大禹時候的河圖洛書那種東西。”

“說明今上是中興聖君,黃河清河圖出,大漢這些年的衰亂算是要走到頭了。”

“聽說還有個說法,大漢以火德承天命,所以光武皇帝建都洛陽時,改洛為雒,為的就是去掉克火德的水。

可是雒陽選址低窪,瀕臨洛水,這不是改名就能改掉的。先漢所以興隆日久,後漢所以傾頹短祚,說不定也有這個關係。還是把雒陽城南低窪臨河那些挪到高處陽氣重的地方才太平。”

諸如此類的流言,直接就把還沒出現的反對聲音,提前壓下去了一波。

相比之下,官方倒是暫時保持了沉默,沒有立刻藉著這個機會鼓譟造勢,顯得非常剋制。

沒辦法,李素也不想主動宣揚迷信,而且他想做的事情,本來就能做成,無非利用人們敬神的弱點,多打壓一下既得利益反對勢力的聲音。

但即使李素不主動利用,即使李素已經宣揚了五六年的理性教育,讓劉備陣營高層讀書人有相當一部分都能堅持不語怪力亂神。

然而這種教育始終沒有普及到基層,那些不識字的百姓心裡依然是沒這個認識的。

在華夏古代,對讀書人和對文盲,始終是兩種統治模式,哪怕宣揚“其民淳淳”的時代,也知道無法讓讀書人“淳淳”。

所以李素對這些東西的應用,也是分成兩手:對於讀書人,不用主動宣揚這些,跟他們講道理,談利益,談大勢,順便讓他們認清百姓已經站在哪一邊了。而對於文盲,暫時只好上簡單的方式解決。

當然這也不是說將來要一貫如此,只是現在基礎識字率太低,沒法講道理。將來教育普及程度如果提高了,可以逐步酌情調整統治方式。

……

正月的後半段,就在這樣毫無波瀾的安穩中度過了,李素拖到一月下旬的時候,正式對全社會公佈了雒陽新區的規劃。

在正式檔案中,李素當然是大談各種經濟上的資源排程效率上的好處,沒有談任何靈異的理由,那些就讓人各自憑自己的認知水平去想象吧,愛信哪種理由信哪種理由,反正結果都是支援就好。

相關基礎建設也同步展開,不過考慮到即將到來的春耕,暫時投入的人力物力還不是很多,需要循序漸進。

不僅是雒陽新區的建設是如此,連帶著隔壁南陽郡高順的擴軍練兵工作、南陽-潁川運河挖掘工作,也都是一樣。

在整個二月份和三月份的前半段,會暫時進入一個低速推進的狀態,分出人手確保民生。很多去年已經徵召入伍的新兵,也被臨時拉去以僱農的身份幫忙春耕,解決移民第一年種生地勞動強度過大、來不及種的問題。

當然了,諸葛亮也知道,要是最終秋收的收成跟這些臨時僱傭去種田的軍人毫無關係,那麼肯定會出現消極怠工,也很難管理——

這一點不用懷疑,大鍋飯肯定會怠工,早在周朝早期的時候就驗證過了,所以春秋時魯國才第一次嘗試“履畝而稅”,就是因為井田制崩壞,給公家種的田都不出力,收成太差。

所以,這種低階錯誤的坑,諸葛亮和高順來組織的時候肯定能躲過,具體做法就是把這些部隊今年的軍糧發放方式改一改。

改成“規定這部分部隊今年的軍糧減半發放,朝廷只管上半年的口糧。而下半年的口糧要從他們承包參與春耕的那些土地的收成上來後,按照四成的比例徵收發放”。

也就是說,那些勞力不足、請了新兵僱農幫著春耕的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龍飛鳳翔

三水浪人

北朝南國

江山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