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41章 最後的瘋狂備戰,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操主力。
換言之,趙雲被分配了一個正面拉扯決戰開啟局面後、從側翼進場收割的角色。
也因為河北戰場支援到河南的部隊,主要是騎兵為主(五萬人裡有三萬騎兵,麴義那兩萬是步兵),所以最終以關羽、趙雲、馬超來帶兵的構成,也算是非常契合實際需求了。
關羽率領那兩萬步兵,趙雲馬超分統三萬騎兵,各展所長。
關羽馬超他們的參軍文官,如徐庶、鄧芝,也會跟著一起支援正面戰場。而張飛的參軍龐統等人,則會留在冀州臨時處理內政。
另一方面,從淮河流域往潁川流域支援的李素軍,帶兵武將主要是甘寧,文官謀士則基本沒有調動。
因為李素這一路能獨當一面的人才本來就少,還要處理反覆無常剛剛投效不久的孫權、朱治,李素可不放心只留下武將鎮守。
李素本人將坐鎮壽春一段時間,初步完成戰後秩序重建,並且控制孫權朱治呂範。
諸葛亮則被派去最東路,督導周泰沿著泗水威脅彭城、琅琊。
周泰那一路本來就是牽制為主,其實有沒有頂級謀士隨機應變都無所謂。
但劉備和李素也希望給諸葛亮一個額外恩賜,好讓他衣錦還鄉,親自收復自己的老家琅琊,這才有瞭如此安排。
將來等正面戰場分出勝負後,諸葛亮就可以完成對徐州北部敵佔區的收割工作。
……
或許有人會奇怪:既然從深秋到初冬的那兩三個月裡,劉備軍在不斷擴大實力和地盤、騰出手來往正面排程更多作戰部隊,充實中路軍。
那曹操為什麼不趁著這段時間、對劉備轉守為攻呢?
曹操可是已經下定了決心,知道相持固守沒前途,只能孤注一擲一波流了。
要是在劉備只有十七萬人的時候就反擊,不比多等了兩三個月、耗到劉備總兵力回升到二十六萬時,更有把握?
這一點,以曹操和郭嘉、荀彧的智商,當然也是早就想到的。
所以,曹操沒那麼幹,不是他不想,而是真的做不到。
曹操自己的部隊,把秋糧收割、運輸、加工、轉囤,都要時間。
從新淪陷區剛拉來的壯丁,整個十月份都在忙活這些工作,完全不可能有時間進行軍事訓練。
至少進入十一月後,那幾十萬民夫才剛剛開始簡單的訓練,時間太緊也就只能練練陣列、紀律、持槍前進,或者是簡單的弓弩使用。
而且所謂的弓弩訓練,基本上也就只能練會弩,那玩意兒可以速成。
而弓需要的訓練時間很長,幾個月才能勉強入門,臂力都不一定能拉開幾次強弓,幾年才有可能成為比較精銳的弓箭手。
但曹操陣營的軍工生產也陷入了困頓,弓兵雖然難練,但武器製造簡單些。弩需要的機巧關竅比較多,生產很慢。
哪怕不考慮牛筋弩弦的材料缺口,光是木材和金屬機關件的加工能力,以曹操剩下的兩個半州的工業產能,整個冬天也就生產兩萬多把粗製濫造的弩木架。
而牛筋的巨大缺口,導致這些弩裡只有不到五分之一能張上質量合格的弦,剩下五分之四,只能是用動物皮革代替動物筋腱為弦。
而且這些皮革都無法保證都用牛皮,到後來連彈性不太好的豬皮都全用上了,才填補了這個缺口。
皮革都拿來造壯丁新兵用的劣質弩了,曹軍在這個冬天的軍備器械擴充階段,皮甲的製造也就被徹底放棄了,以至於新擴那麼多部隊,卻完全沒有增加任何士兵甲冑供應。
最多是給屯長以上的新擴軍軍官配了甲,至於什長伍長和普通士兵,都是全員無甲,或者說“布甲”。
皮甲都沒有,鐵甲擴產就更不用說了,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