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章 想總結叛亂成功規律的人都得完,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帶兵南下,圍困泰山地區,仔細肅清。
只是好不容易和平發展了兩年,又要動用數萬軍隊圍困清剿,軍費開支還是挺大的。
李素之前還辦了“移民銀行”,發行“糧食匯票”供移民異地存取糧食。結果他們剛存在青、兗軍需倉庫裡的軍糧,這就又要被周泰臨時增加的軍事行動給吃光了,都留不到幾年後渡海打公孫度。
歷史已經徹底進入了沒有先知先覺可以借鑑的深水區,畢竟大漢三興都已經完成了。李素內心被這些突發事件一攪合,反而微微生出一股無力感。
他現在就是這麼個狀態:
對於後續的戰略規劃,該怎麼發展,他其實有數,因為他還可以借鑑社會和生產力發展的普遍經驗,自己在地圖上畫圈。
但是對於應對意外突發事件,他會有一點點的焦慮,畢竟他完全無法預料,甚至還會覺得百姓或者世家豪強辜負了他的設計,從而很挫敗。
如果李素的能力值,依然可以像遊戲化那樣資料量化,那就好比統一戰爭打完之前,他是個智力政治都爆表超100的存在。
而統一完成之後,因為歷史事件大勢沒得抄了,雙雙跌落回90幾,還真應了那句“創業難守業更難”。
好在,李素自己有些迷茫的時候,他還帶了弟子諸葛亮在身邊。
諸葛亮年初就該去青徐上任了,但他堅持在山陰過完上元節再走,所以正好可以再為李素排憂解難一下。
當時,李素有些心裡沒底地詢問身邊下屬和幕僚:“泰山那些亂匪賊情,孤是不擔心的。幼平已經團團圍困,不日可克。
如今擔心的,只是陛下因此對‘移人多地少狹鄉之民屯墾南方’的長期國策,產生動搖。覺得強行移民會激起叛軍亂匪,從此趨於保守。
若是真發生了這種情況,此次殺伐是小,對國策的長遠陰影是大。唉,偏偏這次的建議又是孤提出的。現在出了事兒,孤也沒有立場勸陛下繼續堅定決心,這話不適合咱提。”
李素擔憂的這種情況,他身邊的一些幕僚,當然也是有意識到。
爆發新的叛亂,殺點人,這不過是一時的。雖然說人命也重要,但正所謂“丙吉憂牛喘而不問橫道死人”,作為丞相,更要看對長遠大計的影響。
張松、桓階這些幕僚,就安慰李素說:“丞相與陛下相交患難,二十年矣,陛下對丞相言聽計從,無有不利。偶有失察,落下些纖芥之疾,也不至於讓陛下動搖,丞相切勿過慮。”
尤其張松跟隨比較早,他是蜀地出來的,知道早年的情況,還補充分析道:“且移民實寬鄉墾荒之策,至今已超過十年。
當初在益州時,因益州未遭桓靈以來戰亂,人口始終稠密。即使是益、滇分治之後,益州除漢中以外的核心腹地,依然有五百萬人,每年都會移出二十萬實隴西臨洮、河西、或往滇南開拓永昌、哀牢,這不一直很順利麼?
這次青、兗刁民鬧事,那是當地的問題,不是國策的問題。”
李素聽完張松的寬慰後,覺得這事兒不可能這麼揭過,依然沉吟不語。
最後,還是諸葛亮博覽群書,見多識廣,以古鑑今,看到了問題的關鍵。
他通盤覆盤之後,提出了一種可能性:“恩師,學生以為,此次青兗豪強叛亂,或許背後有曹操當年的謀士餘孽作祟。那些謀士也未必多有見識,但煽動沒有遠見的山中豪強,卻完全可以做到。”
諸葛亮的這個說法,著實讓李素眼前一亮,因為他完全沒想過這種偏門的可能性,這怎麼給諸葛亮想到的解釋?
“何以如此揣測?”
諸葛亮拿出一本《後漢書》,侃侃而談。這書還是李素老婆寫的,李素自己卻沒有做到每一句都看透徹、見微知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