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章 師夷長技制別的夷,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船隊抵達漢江口之後,分出小船繼續逆流而上跟趙雲會合,大型海船因為航道問題,留在了後世仁川附近的河口位置。
前前後後過去了五六天,太史慈幾乎沒有撈到仗可打,野戰都被趙雲那一波打完了,剩下的都是些工事堡壘。
太史慈也沒法渡海直接帶來重型投石機,最多是帶一些關鍵複雜的部件、金屬零件,而投石機的木質主體,乃至其他攻城器械,都得到了三韓之後,就地採伐木料打造。
所以最初十天八天之內,太史慈也不可能直接攻打公孫康的國都,只能是拔除外圍縣城、據點。
太史慈憋著一肚子的求戰欲,在攻堅時也就有些冒進,他看三韓人的城池都是木頭的,應該跟中原的營寨堅固程度差不多,便很是輕視,
稍微籌到幾個輕型投石車、幾輛稍微加個頂蓋、一根撞木的衝車,就直接要求攻城、拔除烽火臺堡壘。連雲梯都沒造,就造了點簡易的飛梯。
而在太史慈心目中,他覺得這些飛梯都不需要用上——木頭牆有什麼好登牆的?直接撞倒不就好了?
結果,太史慈還真為他的輕敵,略微付出了一點代價。
好多公孫家部隊守衛的堡壘,還真就堅固難攻,輕型的投石砸擊和撞木撞牆,居然幾乎沒有效果。而且三韓人擅長弓箭、射術精準的優勢,在守城牆時也是發揮得淋漓盡致。
對好幾處縣城的試探進攻,都以漢軍付出了百十來人的傷亡為代價,不得不暫時撤回來。
而守軍只是被漢軍以神臂弩覆蓋牆頂拋射、射殺了一些。雖然守方傷亡也不低,可漢軍畢竟是統一了天下的久戰之師,跟這些蠻夷之地的敵人換命,顯然是不划算的。
……
太史慈不得不略作休整,蒐集情報思索對策。
“這些三韓蠻夷的木牆怎麼那麼難撞塌?看上去不是跟中原那些夯土砌尖樁的營壘差不多麼?打這種堡壘衝車還不夠?”
回營之後,太史慈立刻招來部下幾個負責具體攻城戰的副將,好生盤問。
幾個部將也各自陳述了一些困難,說法不一,總之是強調三韓的防禦工事確有獨到之處,讓太史慈有些鬱悶。
他這邊正開著戰爭會議呢,另一邊趙雲聽說他進攻受挫,也派了人過來協調,交流經驗。來的人正是田豫,他更瞭解情況,撞見這場面,就給太史慈一方的將士們講解。
“太史將軍稍安勿躁,這些敵人雖為蠻夷,但築城之法還真是確有其獨到之處,某久居遼東,對三韓、扶余多有了解,故而知之。”
太史慈耐著性子,虛心求教:“哦?願聞其詳。”
田豫便用他們的實戰經驗來解說舉例:“將軍您抵達之前,我軍在驃騎將軍率領下,也攻破迫降過十餘處漢江南岸的烽火臺堡壘,那些容易打的都被驃騎將軍順手拿下了,所以留給太史將軍您的就難啃一些。
某曾進入過幾座攻下來的烽火臺堡壘看過,果然印證了戰前的猜想,這些蠻夷修堡壘,都是用的扶余以巨木為筋骨之法,中實夯土。
故而極為厚重堅固,可不能以中原的夯土埋木樁式的營壘視之。而且此物造價低廉,建設快速,故而可以廣築堡壘,比中原更為儉省。”
太史慈聽了這個簡略的概述,還有些似懂非懂,只是不得不相信敵人在防禦死守方面確實有獨到之處。
田豫也覺得這樣講解效果不好,就邀請太史慈去一座趙雲之前拿下的烽火臺堡壘實地看一下。
太史慈一行策馬出營,來到漢江之濱,田豫帶著他們登上一座被半拆卸研究的陷落堡壘,太史慈這才看得分明。
原來,扶余人築造木質堡壘,是拿粗大堅實的圓木,一部分沿著牆體長度排布用的木頭就不砍,另一部分沿著牆體厚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