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章 海陸都不是大漢的對手,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太史慈和田豫研究了許久扶余人留下的簡易卻好用的要塞,不由感慨:“難怪三韓、扶余蠻夷工巧技藝方面如此低下,卻能不要錢似地造那麼多小型堡壘堅守。
他們也算是把北方苦寒多林之地的天賦發揮到極致了。若不是這次討伐公孫康,咱在中原想破腦袋也不會知道世上還有這樣的環境這樣的生存方式。
果然還是丞相說得好,不管與什麼蠻夷打交道,都要師夷長技以制夷。把這些蠻子在苦寒莽林中築城的法子,畫成圖本,到時候平定了公孫康後,帶回去給丞相過目,說不定也能借鑑點東西。”
田豫也覺得此法甚善:“確實如此,驃騎將軍攻打完這些烽火臺時,也是深入視察觀覽了一番,讓人仔細研學。
說是將來或許可以在遼東往北拓荒時,在大山密林邊緣、讓漢人也修築此種營壘,圍堵高句麗人。遇到那些山林漁獵蠻子到平原劫掠,也好提前發出烽火警戒。
這樣的營壘造起來也不費什麼錢財,諸葛使君家不就有發明鋸木機、當初修雒陽新城的時候,就開了很多切割木材的工場。趙將軍準備讓糜使君也花錢在遼東北部廣造鋸木廠,多修木格填土的堡壘,蠶食高句麗人。”
歷史上對遼東更北方的開拓,一直是漢人文明做得比較差的地方。一方面是明朝以前缺乏棉襖、禦寒的衣物不夠。另一方面也是在東北造房子營壘城寨成本都比較高,取暖燃料也比較費工費時。
明朝後期,為了對抗後金女真,雖然也想過步步築城蠶食,但用的築城建築技術,卻是中原的。用中原方式在東北造城,不能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靈活降低成本,那朝廷的財政當然扛不住了。
但如果學了那些漁獵民族生存智慧發展出來的“克里姆林類堡壘”,再加上諸葛亮的水力鋸木技術,再開拓東北,成本不知道要降低多少倍。
此後十餘日,太史慈也想通了,畢竟他知道自己的目的,只是牽制咬住公孫恭,也不用非得強攻堅城。
既然相持也能有收穫、學到新東西,那就換個心態,等甘寧那邊也徹底到位,最終包個餃子。
不過,還真別說,太史慈不急之後,公孫恭卻更慫了。
因為太史慈擺出了想要“全面圍困、圍而不打”的架勢,一改之前“圍三缺一”、故意留條路給公孫康走,變成了徹底“四面合圍”。
這一轉變,居然把公孫康嚇得唯恐到時候跑都跑不掉、誘敵深入也無法做到。
反而在太史慈變陣之後第三天、包圍圈還未徹底合攏前夕,選擇了棄城突圍,直接把最堅固的國都屯南縣城都給放棄了。
當然,公孫康跑的時候,本來屯南城內的兵力就不是非常多。因為他的主力是被擺在了更南邊的沿海地區,以及提前迂迴埋伏到了耽羅——畢竟如前所述,他的計劃,是把太史慈的有生力量引進來,然後繞後把太史慈留在漢江口留守大船的海軍吃掉。
第二天醒來,太史慈就這麼稀裡糊塗地發現,自己強攻沒攻破屯南,改四面合圍後卻把公孫康給嚇跑了,直接白撿就把屯南拿下了。
這找誰說理去?
“公孫康是嚇傻了麼?這是什麼戰略?守又不守,降又不降,就知道跑?莫非有詐?都這樣了他還詐什麼?”
太史慈覺得敵人實在太弱,也懶得多想,既然有便宜就佔唄,便繼續節節推進,把主力都漸漸壓了上去,數日收一城,穩紮穩打往前壓。
又過了數日之後,大約是八月底的一天,太史慈終於知道公孫康要幹什麼了——因為他收到了來自後方漢江口方向、他留下來那批走海路給大軍運糧的大沙船船隊,送來的急報。
“將軍!前日公孫康有水師自南側繞海而來,襲擊了我軍在漢江口錨地的海船船隊!敵軍約有數萬之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