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2章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地合併而成。
之所以不叫廣島而叫銀島,是因為李素篤定了那片行政區劃範圍內,能夠找到銀山,所以提前這麼取名,以後肯定不會穿幫。
大和郡自然是大和國演變而來,下轄大坂縣、大和縣(奈良)、新洛縣、金澤縣、越山縣。(注:“阪”是“坂”的通假字,李素來了就沒必要用通假字了)
“坂”字在漢語裡的意思,就是平緩的坡地,所謂趙雲血戰當陽長坂,就是一個很長的緩坡、長下坡。
所以大阪其實是大和山區在瀨戶內海沿岸的一塊肥沃緩坡平原的意思。李素重新取大坂這個名字,也便於識別,很合理。
大和縣就是尊重了大和國原本的名字,給蠻夷留點面子,也便於平穩過渡,沒必要額外增加認知難度。
新洛縣則是歷史上的京都,是今年周瑜剛剛為了向曰本海沿岸拓展而擴建的。京都周邊地區,原本在漢人統治者抵達之前,也已經是大和國的成熟領地了,只不過是個大農村,沒有城市。
李素覺得京都所在的琵琶湖周遭,恰好可以承擔起“溝通曰本海和太平洋的陸路中央樞紐”,也算是從一洋統治向兩海統治過渡的一個關鍵節點,所以肯定是要造的。
為了表明這地方是未來扶桑地區統治的核心,就賞賜他們一個榮耀,讓他們學大漢的雒陽,取名新洛。
金澤的名字沒必要改,就是新洛再往北、剛剛抵達曰本海沿岸一側時,遇到的第一片肥沃平原地區和天然優良港灣。
金澤可以理解為“黃金/商貿財富匯聚之港”,未來李素要發展佐渡島的金山,這兒肯定是一個海港轉運樞紐,提前取這個名字,換取一個彩頭寓意,以後實現了,眾人肯定會覺得恰當。
最後的越山縣,就是歷史上曰本的越前、越中、越後等地,一直到戰國時上杉謙信的春日山城、後世的新瀉平原。
越山的意思,也是說這是幾片需要被一直延伸到海濱的山脈隔斷的獨立小平原,要越過能登半島的群山才能陸路互通,陸上交通距離遠短於海上繞過半島,但卻需要越山而難行。
三韓地區兩郡六縣,扶桑地區兩郡八縣,整個平州一共四郡十四個縣。
谷/span人口一百七十萬(三韓六十萬,漢人二十萬土著四十萬。扶桑一百一十萬,漢人十萬土著一百萬)
度田檢地的成果,是三韓兩郡六縣共計六千五百萬漢畝耕地,人均佔田一百一十漢畝左右。
扶桑兩郡八縣總計七千一百萬漢畝耕地,人均佔田才六十漢畝。
可見,李素控制下的曰本,可用平原面積居然只比三韓多了一成,完全不成比例,這也跟關東地區還完全沒開發、若干年內也不可能去開發有關。
曰本全境後世接近4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如今被李素控制的大約十幾萬平方公里,才能找出一萬五千平方公里可以開發為耕地,佔比才12%~13%,算是八分半山區、一分半平原。
李素有生之年最多再把後世名古屋周邊肥沃的濃尾平原利用起來。
只要沒有金銀礦,再遠的地方朝廷會覺得開發了也沒價值,因為糧食這些實物稅和徭役這些勞力稅都無法被中樞政府排程。這些地方就是開發了,也對中央財政沒有補益。
今年已經算是李素巡視東夷新佔領區的最後一年,經過這番梳理,總算是把行政區劃系統給梳理清晰了。
而且也沒有遭到當地被統治平民的反對,未來繼續推行漢人的直接統治,才顯得前途清晰,不用再在羈縻和流官直轄之間搖擺了。
雖然很多農田都是新田,收成估計還不到肥沃熟田的一半,就算朝廷不收農業稅,百姓也就勉強吃飽不餓,談不上富足,還得捕點魚補貼一下口糧。
李素也不可能立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