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9章 一波三折,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能是有實無名。
這是沒辦法的,諸葛亮也不會介意,有事弟子服其勞嘛。恩師還在仕途,弟子能離丞相差一步,已經是最好狀態了。
而且諸葛亮心中也有數,將來等他也當了丞相之後,再往後大漢說不定都沒有第三個丞相了,這已經是對他的巨大承認。
……
時間很快到了秋季,諸葛亮回中原的日程已經敲定,但人還沒到。
朝廷中,免不了又有一波對發行新債、大興土木的陣痛反饋,
畢竟,剛開始的時候被劉備和李素的雙簧所忽悠,同意開始專案,那多多少少帶點事急從權的意味,是不得不做的“城下之盟”。等緩過來之後,反噬肯定是會一直持續的。
搞過大專案的人都知道,專案推進期間,意外事件和突發情況,幾乎每天都有。尤其修運河,只要哪天出了事故,死人多了一點,就會有人指手畫腳。
很多朝臣也再次吹毛求疵,向劉備上書進言,力陳應該控制專案規模、或者是拉長工期、削減其他開支。
劉備對於可以接受的微調,也都虛心納諫,原則性的問題,則是堅持態度強硬。
這種博弈當中,不少風言風語和惡意揣測,也是時有發生,
朝廷也不能一位高壓不讓人議論,畢竟甚於防川嘛。
一些朝臣開始揣摩皇帝的心態,認為是“今年是皇帝五十大壽之年,眼看快到陛下的壽辰了,陛下是不是跟丞相商議之後,想趁著還有精力多做點事,所以急著推進建設和對外用兵。”
還有人分析,皇帝是不想當初中興統一戰爭中的功臣名將、精兵悍卒老去退役後,再處理跟鮮卑烏桓的問題。
怕將來受兩遍苦遭二茬罪,還要在訓練新軍來解決鮮卑。
畢竟,如今的大漢,戰亂已經徹底結束,後期的名將精兵湧現不多。最近八年都沒有再招募新兵,一直是半軍屯狀態養著那些老兵。
當初劉備麾下第一支十萬人數量級規模的精兵部隊,是在194年成軍的,也就是北伐長安、驅逐李傕郭汜的時候。
再往前,雖然劉備也有過一到三萬人的武裝力量,但人數太少,那些人但凡還活著,也已經是軍官了,不會是一線士兵,所以年紀大點也無所謂,不用細糾。
按照這個演算法,這批至今仍然大規模以士兵或者伍長什長身份存在的一線將士,最多的已經服役十六年,算上訓練期可能有十八年。
哪怕漢朝人不是二十歲當兵,而是提早到十八歲甚至十六歲,那這批人如今也起碼有三十五到四十歲之間了。
如果入伍時年紀就大些,比如是二十好幾年近三十才徵兵的,現在都奔五了。
作為普通士兵,體能和精力是非常重要的,他們靠的就是身體力量的搏殺,年紀大就必然戰鬥力下降。
如果再過五六年七八年,那麼連當初對袁紹、曹操作戰時擴軍的那批部隊,也會面臨老去體能下降。
劉備顯然是希望在這批精兵失去戰鬥力之前,用較低成本把大問題解決了。
這個思路,跟原本歷史上諸葛亮《後出師表》裡強調的理由是一樣的:
“自臣到漢中,中間期年耳,然喪趙雲、陽群、馬玉、閻芝、丁立、白壽、劉郃、鄧銅等及曲長、屯將七十餘人,突將、無前、賨叟、青羌、散騎、武騎一千餘人……”
另一方面,這個時空袁紹也是自然死亡、但時間上比原本歷史上死得更早了些,也就五十來歲。
曹操則是兵敗自戕,提前了十八年壽終。歷史上曹操本該活到六十六歲,現在四十八就完了。
再考慮到東漢那些皇帝,也就光武帝劉秀活了六十三歲,排第二長壽的漢明帝劉莊就只有四十八了。
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