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楊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章 韓家,醉吳鉤,淮楊枝,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軍中單獨撇出來的分支,從江楚他爺爺那輩組建起,為黎家軍中精挑細選出最好的馬兵,配與最好的馬匹與最精良的輕甲,只要上陣便如長劍,頃刻間破敵盾甲,是平遼在吞併蕭宋路上最難啃的骨頭之一。)
(黎家憑著江楚他爺爺當年拉起來的神行軍,一直傳到他爹手上,斬獲的戰功彪炳,一直蓋過其他三家一頭。)
第二日滿朝文武與萬千黎民身著素服,在御街兩側目送金龍棺槨。不曾想各坊各巷殺出亂軍,所過之處血光漫天,一路直衝趙晃。
亂軍當日亦著素衣,乍眼看與尋常百姓並無不同。民間傳言都說,是江湖勢力。寧王一直捨命保護趙晃,才讓他今日還有命坐那金鑾寶座之上。
然而刺殺趙晃只是開端,事發後第二日,皇城周圍的地方軍隊聯合起兵謀反。皇城被圍,一時間大有鹿走蘇臺之勢。
幾十年的神行軍在那場暴亂中頃刻間零落山丘,就算有幸活著的,也都是斷臂殘腿,滿打滿算也超不過兩隻手。
這場動亂動靜很大,就是當時還在蕭宋邊境的黎江楚,也有所耳聞。聽市井嘴裡談出的訊息,皇城那陣子滿是殃氣,青磚白板的縫隙間溢著血,屍堆三步一小丘,七步一高丘,事後被拉到城外那幾座山上埋了後,趕上清明的日子時,座座山上全是青煙。
而一直沒有動靜的平遼大軍,在第二日暴動開始當日,立馬舉發兵定軍關。
地方謀反牽制住禁軍。前線剩下的三家軍力守不住定軍關,寧王派人八百里加急,傳信邊關,待關後百姓南撤完畢後,便向渠江關撤離。
京中兵變鎮壓後,寧王便帶軍火速馳援邊關,但為時已晚,定軍關城牆多面被攻陷,只有正面還在苦守。
而黎長洪,就戰死在那刻。
京城兵變,鎮壓後又快馬赴邊關廝殺,就是再久經沙場的壯年將軍,也遭不住這樣來回折騰。
江楚:“您方才說,先帝是突然駕崩?”
“嗯,先王雖然疾病纏身,也確實到了行將就木的年紀,但過年那陣,按太醫所言,至少還能再撐一半年。”武毅晟其實也知道事有蹊蹺,但他這常年駐守邊關的副將,朝堂上的詭譎風雲,他又能知道多少?
“先帝駕崩前,可有下過什麼旨意?”
“當時我在邊關,這些事兒都不太清楚。不過應該只把差使四家將軍的信物給了寧王,其餘的……”
“黎家軍的調軍符在您手裡嗎?”
四家軍編制特殊。三衙統管禁軍,但卻無調兵之權,雖互不隸屬直接對皇上負責,但調兵仍需樞密院下令。
早在趙晃做太子前,還有個英年早逝的太子趙昆,四家軍便是他一手拉起來的。
當初趙昆就是為了避免樞密院的鉗制,直屬王上,調兵遣將不靠與禁軍相同的虎符,而靠四家將軍手裡專門的調軍符。
然而,老皇帝的軟弱昏庸無能無為,只是對外。四家軍的符節雖然也一分為二,他持其一,但到底四家軍是趙昆拉起來的,他顧忌四家一旦兵變,必危及皇權,便在三衙禁軍中又拉出來左右御殿軍,既不歸三衙統管,也不歸樞密院調遣,以此權衡四家軍。
武毅晟:“不在。你爹……你爹在定軍關外,把那東西給了寧王。”
江楚摸了摸鼻尖,眼神放空,理著思路。先王離奇駕崩,太子莫名遇刺,京中無由兵變,平遼突然舉兵南攻。他突然覺得,父親死的有些不明不白,或者說,這本來就是一場陰謀裡的一環。
武毅晟見他不說話,反問道:“為什麼突然問這些?我記得,你當初死活不願接你爹的位子。後來被徵翰林學士,自個兒拍拍臭腚死不接受,說什麼不想淌朝廷的渾水,讓你爹給你好生擦了頓屁股。怎麼,後悔了?”
江楚吐了口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