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楊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6章 歧路(1),醉吳鉤,淮楊枝,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指明瞭大理寺審案草草。
趙昱盯著杯中的茶煙點了點頭,“那你想怎麼做?”
“臣以為,鉛山縣北至渠江關,東至皇城,這之間所有地方區縣都要排查。”
“都……”趙晃愣了一下,而後翹著嘴角笑了笑,捻著手指,“那你和朕說說,怎麼查?”
“臣希望王上准許,讓臣親自去查!”
“親自——”趙晃直了直腰,“鉛山北至渠江關,東至臨京城,這之間多少個城縣,你知道麼?”
“微臣知道!懇請王上准許微臣離京查案!”
趙昱看著他一臉堅持的模樣:“(點點頭)好,朕讓你查。”趙晃叫人端來筆墨紙張,寫御書一封,好讓地方官員協助龐真節查案,“龐真節,你最好給朕查出些結果。要是無功而返……”
龐真節抬眼見趙晃揮了揮手,示意自己下去,再拜:“臣謝王上恩准!”
趙昱望著龐真節背影,“朱公公——”
“(垂首彎腰)老奴在。”
趙晃抿了口茶,幾不可見的眯了眼,“讓膳房備些上好的糕點,給太后送去,就說……朕惦念她老人家了。”
……
——饒城外
天還蒙亮,少年便起了個大早,躡手躡腳輕拿輕放,回頭卻發現父親坐在土榻上,母親早已起身站在灶臺前了。這一家是三口,住在饒城西邊外的村子裡,日子貧困,但至少還有得飯吃,有的麻布穿。
家裡本來有個一畝三分地,但父親早年田裡摔了一跤,斷了腿,家裡只能靠母親一人耕作。這家孩子是個男娃,後來大了,成了少年,也幫著母親做活。生活總歸是能說得過去。
前些年撫州饒城西邊的群山裡,開了條礦路,饒城的江家老爺專招些年輕有力的少年、壯年,給的錢也多——至少比一年作那幾畝田地給的多。
這家的少年叫劉豐年,他爹孃給名兒的時候,滿滿都是百姓家的期望。劉豐年起個大早,就是為了去西邊山裡的礦路上。
事實上,自從去了礦路上做工,他天天起這麼早,便得天天早上輕聲小心,怕擾了爹孃的清夢。但他爹孃照例是起的比他早。
爹孃總是讓他多睡會,怕他天天起早爬山路,晚上又大半夜回,累垮身子。劉豐年卻說,這礦上是按工時給錢,自己多做會兒,母親就能少在田埂上累會兒。
這西邊群山都不高,但起伏得跟海上颶風掀起的海浪一樣,上上下下折磨人。
這條礦線選在了群山中最隱蔽的一處山谷中,南北走向。礦路上的勞工沒有人知道這礦到底會運到哪去,因為他們只負責搬運一段路。礦裡旁邊不遠處有個山洞,也從不準礦工接近,自是鮮有人知曉,那山洞裡在弄什麼名堂。
這條礦路上前前後後共一百來個勞工,年紀不知道誰最大,也不知道誰最小,但劉豐年一定是最能吃苦的,也是這裡認識人最多的——就算他不認識別人,別人應該也曉得他。
“呦豐年,又這麼早啊!”
“吃了沒啊豐年?我早上這還剩半個鍋餅!”
“豐年,來搭把手!”
“豐年來幫忙抬一下!”
“豐年!這邊這邊!”
“豐年,孫大哥昨兒傷著腳了,你去看看他行不行。我這邊忙完了就過去幫你!”
“豐年——”
這一喊又是小半天過去,勞工們忙活了一上午,這到了中午正頭,也該歇會兒。劉豐年往塊石頭上一坐,挽起麻衣,抬起肩膀用頭去擦衣服,好蹭去些汗。
他看了眼身邊的孫大哥,啃著手裡那不大,甚至是有些寒酸的麵餅,滾了滾喉嚨。今早兒劉豐年走的時候,忘了帶中午的吃食,現在這餓飯的點,他除了咽點口水別無選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