肅月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0章 勢到迫時當縱手 功到高處敢揮拳,飄雪之殤,肅月暄,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形意拳,創始於明末清初,始稱心意六合拳,即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仿效龍、虎、熊、蛇、猴、鷹等12種動物攻擊動作行程的攻擊技法。形意拳其實很簡單,就擺劈拳、勾崩拳、直鑽拳三拳 ,至於其中炮拳是崩拳的變式,橫拳是劈崩鑽的混式。但正因為簡單所以直接,類似於當今的拳擊,但又不同於拳擊,拳擊幾乎是速度和力量的體現,所謂大道至簡。
而形意拳是我國傳統的內家拳,除卻對動物攻擊動作的模仿重點不在“形”而在“意”,也就是說重點不在“形似”而在“意似”,例如虎的剛猛、猴的靈動、鷹的瞰視。試想你一拳衝出,面前人不見了,一扭頭那人卻在身側,再出拳,人已到身後,針對類似這種猿猴的靈動身法,你怎麼打?
現今許多拳壇名宿挑戰古拳法,古拳法習武者多為Ko告負,為什麼?
一是隨著時代的進步,古拳法大多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習武並非一日之功,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也就罷了,許多絕技的練習非常人所能忍受,加之又非當初亂世,需習武傍身,古拳法真正的精髓多已失傳。
二是古拳法大多講究一擊斃命,某些招法,有時候已經不能用狠毒來形容,甚至可以說是相當殘忍。這是因為人們最初習武的本意不是強身健體,也或防護自保,更多的是為殺伐搏命,只有殺掉對方才能在亂世征戰中生存下來,所以插鼻、挖眼、撩陰等狠辣招法比比皆是。而今法治社會,怎能允許此類招法的流行?久而久之便為人棄用,並以此為恥,從而大大減少了中國武術的攻擊力,逐漸形成了武術套路,也是人們口中俗稱的“花架子”。
三則比武的本質其實就是以己之長攻彼之短,拳擊手自小訓練的就是移動、出拳、防守,這是人家的長處,你一個練習古拳法的人也被人套上拳套按別人的規則來搏擊,不正是拿自己的短處攻擊別人長處嗎?由此,打擂重現江湖,就是自由搏擊,說是自由,也是有規則限制的自由,許多招法是被禁用的,無形中就使得以小博大成為一種不可能,而基本上是勢均力敵的硬鋼,也就是有了級別,輕量級、重量級等等。你要知道無論何種規則,於古拳法也好、現今的拳擊、泰拳、跆拳道等以體重分比賽量級是一個越不過去的坎。舉個例子,一個人高馬大的壯漢對一個身材弱小的,力量上的懸殊,本身就是一種不公平。一如身體素質一般的你,原不會武功,但一旦進了幼兒園,即便兒童們各個手持棍棒,你是不是也能打倒二三十個?這就是級別的重要性。但話說回來,如果是無限制搏擊,你還能有這把握嗎?也就是說你進入幼兒園時,面對的是二三十位拿著鋒利匕首的孩子,你還敢保證你能全身而退嗎?
不說跆拳道,跆拳道本身就是從中國古拳法分離出去的,“手是兩扇門,全靠腳打人”,攻擊手段一般是手、腳,也就是“手法”和“腿法”,跆拳道只不過是把古拳法中的“腿法”拿去發揚光大罷了。
但說泰拳,彈丸之地的泰國,其泰拳之所以能在搏擊中佔得一席之地,不過是因為它始終保留著拳法當中狠辣動作,戳眼、撩陰等毒招仍在沿用,在民間尤被允許,可以想見其殺傷力。除長兵拳、腿之外,其短兵膝、肘的攻擊招法在古泰拳拳法中佔大成。而膝、肘可以說是人體最堅硬的部分,出必奔人要害,而人之要害必是眼、鼻、喉、耳、陰等平時難以鍛鍊的位置,如此以石擊卵,結果可想而知。
所以說,不是中國拳法羸弱,卻是因時代變遷,使得習武目的發生了變化,又因比賽規則等諸多因素影響,使得我國傳統古拳法技法慢慢散失。
這樣不難理解,同等級下的搏擊才有持續性、才有觀賞性,以至吸引力,進而門票以及廣播傳媒等收入。若是規則允許一招制敵,30秒內解決戰鬥,休說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