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與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3節,美人記,石頭與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識。要擱尋常丫頭,想也想不出這些吃食花樣呢。”
何老孃一嘆,“那人家可不就省下了麼。”
餘嬤嬤笑,“如今咱家最得意的就是周婆子了,現在族裡誰家辦個酒席啥的,拿她當半個大廚,做的那幾樣菜就是大姑娘教她的那幾樣。”哪回都得二三十個錢的賞錢,雖不多,也是一筆小小收益,面子上也好看。如今周婆子就愛跟何子衿打交道,指望著何子衿有了興致與她研究兩道新菜啥的。
主僕兩個說會兒閒話,甭看何老孃這般抱怨,晚上吃的一點兒不比別人少,還說何子衿,“怎麼只烙這幾張,一人一角就沒了。”
何子衿道,“晚上吃得太油不好,祖母想吃,明兒一早我烙新的,配了米粥來吃,那味兒才好呢。”
何老孃這才勉勉強強的不說什麼了。
何涵家也吃到了何子衿著人送去的牛油蔥花餅,王氏都得感嘆,“子衿跟咱們培培一樣大,這手藝真是沒的說。看這餅烙的,分層的,我烙半輩子餅,也沒這手藝。”
何麗麗道,“子衿姐姐做的點心也好吃呀,我跟子衿姐姐說了,待我大些,就去跟子衿姐姐學做點心。那我以後也學烙餅,給娘吃。”
王氏笑,“好。”
小女兒還小呢,王氏對長女道,“咱們兩家不是外處,點心什麼的,我看子衿做的不賴,你跟她學學,以後也是門兒手藝。”
何培培捏著塊兒牛油蔥花餅,彆彆扭扭的應了。畢竟不是小時候了,何況她哥要娶三姑娘做媳婦,何培培雖有些彆扭,也不是不知道理。
何子衿素來是個周全性子,她家裡條件有限,拿不出貴重東西,但相熟的人家也是要時常走動的。如同她娘喜歡到處送些醬菜,何子衿就喜歡往交情好的人家送些吃食啥的。
像她烙這牛油蔥花餅,其實烙的不少,除了自家吃的,切成盤送了何念家兩張,再有賢姑太太、薛千針、李大娘那裡分別切盤送了些。
這三人雖沒來三姑娘的及笄宴,卻都著人送了東西的。
何家不是富戶,稀罕的東西沒有,但日常何子衿做個點心啥的,也常送些去孝敬。這牛油蔥花餅也做的少,便各家送了些。
李大娘都與薛千針道,“阿蔣那個性子,竟養出這麼兩個機伶丫頭,真是上輩子燒了高香。咱們兩個,卻都後繼無人,所以說,這世間許多事實在無道理可講。”
薛千針笑,“我有手藝,你有鋪子,還怕後繼無人。”到現在,兩人便是什麼都不幹,後半輩子的吃喝也不愁的。有這底氣,生活便格外恣意悠然了。
兩人既是生意上的合作伙伴,交情亦不錯,房子也置在一處,兩套相鄰的小院,中間牆上打通個月亮門兒,來往便宜。因皆是孤身一人,時常便在一道用飯,圖個熱鬧。
薛千針分了一雙竹筷給李大娘,道,“我聽說有一單大生意,叫你給推了。”
李大娘倒了兩盞梨花白,酒液芬芳清冽,遞薛千針一盞,道,“哪有天上掉餡餅的事,這生意來得蹊蹺,不明白的財,再如何惹眼也不能去發。”
薛千針道,“生意的事我不懂,你看著辦。”
李大娘問,“這事你聽誰說的?”一個人,但凡在某個方面能稱大家,必然痴迷於此的。如薛千針,素來只對繡技上心,於繡莊之事,並不多理。
薛千針道,“阿圓說的。”她收了三個弟子,除了三姑娘、何琪,便是李桂圓了。李桂圓年紀比三姑娘、何琪都大些,聽說她娘懷著她時就想吃桂圓,因家裡窮,不要說桂圓,桂圓殼也見不到一個。待生下閨女,為了紀念當初對桂圓的渴望,就給閨女取了個桂圓的名兒。
“吃飯吧。”李大娘微點頭,岔開話題,“子衿雖沒能跟你學繡活,廚藝倒是不錯。”
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