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流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5節,九叔萬福,九月流火,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哦對,楊太后想起,他們原先是叔侄來著。雖然剛剛才成婚,但是兩人相處已經許久了。
叔叔娶了侄女,這種事實在讓人詬病,這多半會成為跟隨李承璟一生的汙點。但是倒一錘子地證明了李承璟不是程家人,既不是程家人,皇帝又主動認子,李承璟是皇子似乎無可爭議。而皇長子本來就被立為太子,這樣一來,李承璟就順理成章地從普通人翻身成皇太子。
不得不說,李承璟這一招雖然險,名聲不太好聽,但是極為有效。不然,光他到底是不是失蹤的大皇子,程家是不是狸貓換太子,就能撕扯許多年。
楊太后心裡,又泛上一股不清不楚的氣悶。程瑜瑾她從沒見過,但是李承璟,楊太后卻一早就知道。
甚至,是在她眼皮子底下生出,長大,生病,熬過去,又被立為太子的。
如今,又眼睜睜看著他迴歸,娶妻。或許不久之後,東宮還會誕下新生命。都說五月出生的孩子活不長,李承璟剛出生的時候確實也弱的和貓一樣,從小藥罐子不離身,他為什麼,還是活下來了呢?
第100章 模範
建武八年, 山洪沖垮清玄觀,年僅五歲的皇太子意外走失了。楊太后當然知道並不是走失,更不是所謂意外。可是人消失了就好, 沒了“太子”這兩個字日日在耳邊折磨, 楊太后舒心許多,連笑容也變多了。
她放心地將後宮交到侄女手中,然後等著侄女懷孕,生子, 生下一個帶著楊家血脈的皇子。
當宮人來報喜,說皇后娘娘生下一個皇子的時候,楊太后和楊甫成就已經確定, 無論這個孩子聰明還是愚蠢, 貪玩還是上進,他都會是下一任皇帝。好在二皇子比他們預料的還要出息些, 這簡直是意外之喜,慢慢的,連朝臣也預設了二皇子的地位。
楊太后本來覺得, 他們所缺不過一個名銜罷了。前朝後宮都無阻礙, 二皇子本人也拿得出手,所謂立太子,無非找個吉利的日子就能辦。
只不過, 他們多少要顧忌皇帝的心情。
楊太后覺得自己對皇帝有恩, 皇帝理應回報他們楊家。皇帝是楊太后一手扶持著登上帝位,他九五之尊的榮耀,這些年一呼百應的好日子, 都是楊太后一手賜予。楊家對皇帝恩同再造,不然以李桓那低微的出身、平庸的資質, 憑什麼坐這把龍椅?
楊太后覺得這一切都是楊家應得的,只不過皇帝畢竟不是她親生,天下之主的面子多少要給,所以楊太后並沒有過分逼迫皇帝。楊太后原來覺得不急,反正皇帝就這一個選擇,除了二皇子,他還能將皇位傳給誰?沒必要為了囊中之物,和皇帝撕破臉,所以這些年皇帝遲遲不提立太子,楊太后就一直等著。
楊太后先前還覺得,皇帝興許是想磨礪二皇子的心性,畢竟太順風順水對一個君王來說不是好事,所以皇帝才遲遲不肯把儲君的位置給二皇子。想來楊皇后和二皇子也是這樣想的,所以二皇子讀書更加用功,楊皇后對兒子也更加勉勵。
楊家自以為已經和皇帝達成共識,於是在他們預設的“心照不宣”中拖了一年又一年。誰能想到,皇帝遲遲不肯放話,並不是為了等二皇子成長,而是另有中意的繼承人。
那個走失的,十四年不曾露面的皇長子,幾乎已經被人遺忘的太子李承璟,還活著。
楊太后打量著眼前已經長得十分高大,完全看不出幼時影子的青年男子,嘴邊冷冷扯了扯。呵,並不是十四年不曾露面,而是他一直都在!她和甫成認為早就死了的孩子,其實這些年一直生活在他們眼皮子底下,還當著他們所有人的面高中進士,入仕做官,堂而皇之地在楊家和楊甫成眼前晃。
這簡直是當著全天下的面在楊家臉上扇了個響亮的巴掌。可笑楊家還不緊不慢等著皇帝冊立二皇子,殊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