瑟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節,當太后的這些年!,瑟嫣,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四十三章

這些慣會耍嘴皮子的嘴炮屁股一撅, 魏忠賢不用聞就知道他們拉什麼味道的shi。知道他們並不想讓楊令月登上後位, 一定會想方設法的阻止朱由校廢后。當然就算他們真同意朱由校廢后了,到最後估計也不是楊令月,而且鑑於張令月本人認為皇后沒啥好當的、打算母憑子貴坐上太后的位置, 魏忠賢也就冷眼看著他們瞎折騰。等覺得火候差不多時,才假惺惺的開口:

“為辯文康伯沒有與大臣私交過密、一起密謀策劃傳播謠言,微臣建議讓文康伯遷回開封府居住。”

朱由校也被那群言官逼煩了,他人也殺了,庭杖也打了,可這樣一來,那群喜歡玩死薦的言官反而更來勁,見天就在宮門那表演撞牆的戲碼, 惹得宮門口這幾天都快成了菜市口, 天天都有人圍在那熱鬧。

瑪得,不是一個個講究名聲嗎, 怎麼這個時候就不要臉面了呢。搞不清楚這堆人腦部結構的朱由校實在煩了,懶得再浪費時間跟他們糾纏,不就是想保住張氏的皇后之位嗎。得, 朕不廢張氏了行不。

雖說妥協了, 但就讓朱由校就此放過張皇后那是不可能的。正在想招兒收拾張皇后一頓的朱由校一聽魏忠賢如此建議, 眼睛驀然一亮:

“魏愛卿所言甚是。犯下如此錯誤,張國丈的確不能再待在京師。魏愛卿擬旨,著張國丈即日起立刻,滾、咳...離開京城, 回開封去。”

於是正在為張皇后復寵而努力的張國紀就被他的皇帝女婿,這麼給趕回了河南老家。張國紀帶著一家子灰溜溜的離開京師後,張皇后就跟抽了精氣神兒似的,再也生不起鬥志。

張皇后為了向朱由校表明自己誠心悔過,張皇后竟然在坤寧宮佈置了一間佛堂,每日吃齋唸佛,穿著素淨、素打扮,從此以後再也沒有出現在人前。至於與她親近的良妃,也在她心死安靜禮佛後,也隨之沉寂。

不過良妃這樣,並不代表楊令月會放過她。當初關於朱淑娖是災星的謠言四起時,雖說認定張皇后從中插了一手,但就憑越來越沒有腦子的張皇后怕是不會想到這種一不小心就能將她們母女倆一起送進冷宮的謠言來對付自己。

楊令月有所懷疑,自然便讓了自己身邊這位擅長情報工作,隸屬於東廠人員的冬果去好好的查查良妃。果不其然,雖然良妃做得十分隱秘,並沒有線索直接表明就是良妃主使的,但也沒有表明良妃是無辜的。

前去調查的冬果說良妃心機深沉不可不防,楊令月也認為如此,所以就依了冬果的提議,趁此機會將良妃送進了冷宮,讓她待在那兒了此殘生。

當然良妃並沒有在冷宮住很久,當天啟七年朱由校去世,一切都塵埃落定之時,楊令月攜幼子榮登大寶,以太后之尊垂簾聽政之際,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燒燬了冷宮。大火之後,住於冷宮的良妃不知所蹤,直到多年後,大明和歐洲各國通商,已經還政於兒子的楊令月才再一次見到良妃......

當然這是後事暫且不表,咱們接著說天啟年間的事。天啟四年,也就是公元1624年,席捲了大半省份的地震就不提了。天啟四年七月時,天降大暴雨。這場暴雨持續多日,終於雨停之時,水流量漲了三倍有餘的黃河竟然在經由徐州魁山堤決口。洶湧翻騰的黃河水淹沒了整個灌州城,城中水深高時竟然可達一丈三尺。

徐州大部分被水淹沒後,京師收到訊息已經是半個月之後。一收到這個訊息,執掌朝政的魏忠賢一邊下令讓徐州官員安置流民,賑濟災民。一邊向朱由校請示減免徐州今年的賦稅。

按說這種減輕老百姓負擔的舉措應該會沒有人反對的,但也不知道是不是魏忠賢此舉動了大明官員們的利益,居然一個個說國庫不豐,不能減免賦稅不說,反而提議加稅來填滿因為賑災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顧先生,我勸你善良

餘姍姍

凡人修仙:道友全死了

會唱歌的魚

快穿:反派沉迷攻略我

忱七

虐文女主靠拉仇恨苟命

荔枝與酒

我師兄實在太穩健了(下)

言歸正傳

[綜穿]聽說我是壞女人

瑟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