瑟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1節,當太后的這些年!,瑟嫣,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解後,兩畿、山東、河南、浙江、湖廣一帶,大旱,蝗蟲起。當時山東等省連歲告災,給事中左懋等督催漕運,道中馳疏言:“臣自靜海抵臨清,見人民飢死者三,疫死者三,為盜者四。”李青山遂率領民眾起義,阻斷漕運,明廷大震。

“到底怎麼又鬧出饑民作亂之事。”楊太后衝著錦衣衛統領袁侯山厲聲道。“查,給哀家好好的查。如果事出有因,哀家必讓鬧出此事之人生不如死。”

卻原來自泰昌十二對滿清宣戰起,到如今泰昌十三年,山東、河南等省連年大旱,蝗災嚴重,農田欠收,瘟疫流行。因為朝廷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與滿清的交戰上,地方官員對災情的應對有些翫忽職守,隱而不報,以至於農民大飢,餓殍載道,屍體盈野,激起了不少的民憤。

李青山出身農民,屠宰為業,因幫助饑民買糧而與屯糧不售的奸商發生爭執,失手將其賬房先生打死。因為奸商買通了當地官差,走投無路的李青松乾脆心一狠,聚眾數千人起義,自稱“渠魁”。李青山本被逼起義,應該很好招撫。楊太后這麼一想,便稍微放下心,轉而下令嚴懲山東、河南等省官員。

楊太后本打算準備將山東、河南等省官員一溜的清理過後,才著手處理新竄出來的造反頭子李青山。沒曾想,還未有所動作呢,返京準備繼職的周延儒向朱慈燐提出一個誘捕李青山的計劃。

朱慈燐不明緣由,卻也沒有聽了周延儒的意見就衝動行事,反而詢問楊太后原本打算如何。拜大明廠衛出色的情報能力所賜,楊太后沒幾天就查到了周延儒在乘船從宜興沿運河北上途徑梁山遇到了李青山,李青山謁見意欲由其傳話朝廷,接受招安。周延儒當時滿口答應,回京卻單獨面見朱慈燐…提出所謂的誘捕計劃。

楊太后本就不喜周延儒的為人,這才打發他外放任職,如今周延儒一回京就做出如此言而無信之事,更讓楊太后厭惡不已。

“哀家本來打算處理完了山東、河南等省的官員就招安李青山,沒曾想李青山早有歸順之意,幸好廠衛查明,才沒讓周延儒壞了此事。”

“朕明白母后的意思。李青山反叛朝廷本事出有因,當以招撫為主。朕這就下令盧愛卿親自前往梁山招降李青山。”朱慈燐揮筆寫下聖旨後,想了想又問楊太后說道。“看來周延儒此人不能重用了。”

“那就把他放在翰林院,平時遠著就行。”楊太后飲了一口茶水,卻是話鋒一轉,笑著道。“湯若望將修好的舊琴連同另一件外國進獻的樂器一起獻給了三郎,三郎打算給這個地地道道的德國人什麼賞賜呢!”

“徐公(徐光啟)曾說過他是一位大才,天文曆法方面的學識淵博,朕深以為然,不如就賜個光祿大夫的身份,讓其協助欽天監編著曆法吧。”

“三郎是大明的帝王,這些事兒看著辦就行,母后之所以有此一問,不過是好奇罷了。”楊太后頓了頓,又道。“目前賑災的這些事兒自有母后管著,你就放寬心、跟緊遼東戰事,要知道此戰不止關乎滿洲韃子今後命運如何,也關乎大明今後國運,所以此戰必須勝不可敗。”

“母后,三郎懂你的意思。”朱慈燐一臉正色的道。“內政方面就勞母后多費點心思了。”

此次談話後第二天,楊太后以太后之尊告諭戶部、都察院:直省告飢,而畿輔、山東、河南、山西、陝西,又有百姓茹土食菜,並無菜色,且剜肉爨骨,殣以澤量,言之墮淚,哀家憐百姓之苦,特開國庫,從外廣買糧食,以賑濟受災百姓,至於聚眾作亂人,哀家已查出事出有因,逐決定既往不咎,此示朝廷寬容。

此諭召一出,先不提已經得到了安置的災民是如何的感恩戴德,李青山一眾聽聞此諭召後,立馬歸降。楊太后見過李青山後,覺得他人還算不錯,便將他交給了準駙馬李定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顧先生,我勸你善良

餘姍姍

凡人修仙:道友全死了

會唱歌的魚

快穿:反派沉迷攻略我

忱七

虐文女主靠拉仇恨苟命

荔枝與酒

我師兄實在太穩健了(下)

言歸正傳

[綜穿]聽說我是壞女人

瑟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