瑟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0節,當太后的這些年!,瑟嫣,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說的金銀幣樣式複述一遍。小太監用心記住後,便去禮部辦公地點走了一遭, 命令禮部官員就按照楊太后所說的金銀幣樣式畫成樣圖, 送到戶部進行鑄造。
禮部官員大部分的文學水平都很不錯, 小太監走了後不久,一會兒的功夫就將樣圖畫了出來。等墨跡乾透,禮部尚書就捧著畫好的金銀幣樣圖、親自到戶部走了一遭。
得到金銀幣樣圖的戶部官員帶領工匠們加班加點,終於趕在七月之前, 將第一批、大概十萬枚銀幣以及萬枚金幣給鑄造了出來,並且取了一個高大上的名字,大明龍幣。
比大明金龍幣(金幣)只有‘一元’規格相比,銀幣作為國內主要流通貨幣,規格無疑要多些。一分、兩分、五分,一角,兩角,一元…這幾種銀龍幣的種類已經與後世國家發行的硬幣種類一樣。
新幣鑄好,必然先呈上與聖上過目。楊太后和朱慈燐過目後,都覺得大明龍幣做得十分的精緻、美得好似藝術品,便吩咐戶部立即發行此幣,並讓吏部官員協助各州縣百姓用銅錢、銀兩兌換大明龍幣。
說起來忽略掉大明官員愛誇誇其談、亂扣帽子這點,做起事來還是挺不錯的,在六部官員協調下,大明龍幣的兌換工作順利進行。與此同時,皇家金銀廠的工匠們也在加班加點、鑄造著下一批大明龍幣。不過即使是這樣,第二批鑄造好的五十萬枚大明龍幣,也沒接上第一批大明龍幣民間兌換的尾巴,中間停頓半個月後,等第二批大明龍幣運往到達後、才又陸陸續續的開始兌換。
在此期間,楊太后也下了懿旨規定從此以後的軍餉全部發大明龍幣,在原來的軍餉基礎上提成每名普通兵卒的月餉是一元金龍幣,其他依級別累加,最高元帥者月二十枚(一元)金龍幣。如此超高的餉費一出,武官高興,文臣譁然。而就在文臣們心酸準備上書說楊太后太過於優待武夫時,楊太后又下了一道懿旨,將文臣的俸祿也給改了。
“哀家知道百官們的俸祿很少,如果不收取孝敬,低等級官員俸祿根本不夠養活一家子的。”楊太后笑語盈盈的對著滿朝文武道。“哀家這是準備高薪養廉呢!哀家開的俸祿高些,至少也能杜絕一些貪汙腐敗的問題吧。”
“太后英明。”楊太后話都說得這麼白了,滿朝文武還有什麼話說,只能笑容滿面的三呼萬歲,歌頌英明。
楊太后見文武百官都沒話說了,心想著‘如果這樣做還貪得無厭,只貪不做事’的話,那她掌控的廠衛也不是吃素的,一定會讓闔族老少一起到地獄安家立業。於是便止住這話題,轉而道。
“戶部繼續加緊鑄造龍幣,爭取今年將民間大部分的銅錢收回。至於回收上來的銅錢該怎麼處理,皇帝你有什麼意見!”
朱慈燐:“聽徐卿曾說過我大明的銅製品很受西方國家的歡迎。不如就融了重新鑄造銅製品如何。”
楊太后:“徐卿怎麼看”
徐燁出列回答道:“微臣以為陛下所說的辦法是個好辦法,能很好的解決大量銅錢堆壓國庫的問題。”
楊太后:“既然徐卿也贊同,那麼就讓內務府督辦此事。到時融銅錢鑄造的銅製品所賣錢財,國庫私庫各分一半。”
怎麼不是全部入國庫!
朱慈燐扯扯嘴巴,一邊在心中惋惜少賺了一半的錢,一邊出聲表示就按楊太后所說的那樣辦。於是朝會結束,一直服務皇室、管理皇室成員衣食住行的內務府也開始加入忙碌中,指揮工匠將一箱箱新舊不一的銅錢投入熔爐中,重新鑄造成一尊尊很具有華夏特色的獸鼎、香爐和十二生肖造型的銅製品。
就這樣到了八月十五,中秋佳節這天。皇宮各處張燈結綵。按照習俗,中秋佳節這天要飲桂花酒,要吃芋頭、吃田螺、吃鴨,民間更是有偷蔥偷菜的集體活動。當然這種名上不怎麼好聽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