瑟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1節,當太后的這些年!,瑟嫣,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泰昌五年,王自用活躍於豫北一代,楊太后曾下令命盧象升全力圍剿。在明官軍猛烈的打擊下,起義軍損失慘重,王自用也身負重傷。聽說已經病不久已。王自用一死,三十六營聯盟自會宣告結束。到了那時,明官軍採取個個擊破的法子,也更加容易一點。
熟知歷史的楊太后正是知道這點,所以才同意了楊嗣昌提出的招撫意見,畢竟不管是明官軍、還是起義軍也好,都是大明人,互相相鬥內耗、只能讓外族人撿了便宜,所以首惡伏誅,從者罪輕,便是在明達一舉將後金韃子打殘後,楊太后轉而採取的策論。熟知歷史的楊太后可是知道的,歐洲各國此時已經開啟了大航海時代、到處劃分殖民地,就如後金韃子一直想取代大明、入主中原一樣,美麗富饒的大明也招了這群餓狼的眼。
終究有一天,大明會和西方殖民者對上,所以當務之急,建立一個內部穩定,沒有內鬥的大明是今後幾年的重中之重。講真,歐洲各國聯合組成的使團不日就要抵達京師,楊太后可不想將內部矛盾暴露在外族人的面前,進而讓他們認為可以從中牟利,更加的將大明當成美味的肥肉!
楊太后揉了揉太陽穴,開始思索招撫王自用以及其部曲的可能性。楊嗣昌這傢伙,也太理想主義了,誠然招撫王自用等人,可以昭顯朝廷仁慈。但問題是,王自用命不久矣,部下人心渙散,招降他的同時也要防著其部下反叛,要知道為人狡詐多謀,反覆無常,別號曹操的羅汝才此時可還在他的摹下。
想起歷史上羅汝才詐降之事,楊太后眼神一暗,繼而危險的眯了起來。翻了翻腦中儲存的歷史,楊太后發現她好像被楊嗣昌牽著進入了一個誤區,除了羅汝才詐將外,好像張獻忠也帶頭反水,讓原本形勢大好的大明重新陷入內亂的沼澤中,大明一邊要應對各地層出不窮的民亂,又要防備歸降的起義軍首領反水,所以才讓後金韃子趁虛而入,奪了江山… …
楊太后雖說講究一次不忠,百次不用,但問題是,這到底是歷史上記載的事、在這個時空裡、根本就沒有發生。說實在的,楊太后著實捨不得李定國這個打得韃子哇哇叫的南明名將,所以對於怎麼處理起義軍之事,楊太后開始變得有些猶豫…
要不要相信楊嗣昌一次呢!
楊嗣昌好歹也算個歷史名人,應該能夠很好的處理這事!
楊太后想了想,終究還是準了楊嗣昌招撫王自用、善待其部曲之事。
“就依楊愛卿的意見。只是,摺子上所說民飢而亂興,明將多殺良冒功之事,必須嚴查。”楊太后厲聲道。“哀家不容這種為了功勞、遷升而將屠刀對準良民之事,一經查出,必嚴懲不貸!”
“領太后懿命。”盧象升拱手道:“只是臣覺得楊大人一人招撫流寇會力不從心,不如再選兩位副手協調楊大人一起主持招撫工作。”
楊太后與朱慈燐小皇帝對視一眼,隨後朱慈燐小皇帝若有所思的開口道。“那依卿之見,兵部何人能夠擔任副手。”
“當然是與楊大人觀念相同之人。容老臣多嘴,兵部郎中熊文燦與楊大人一樣,皆認為流寇作亂乃是逼不得已,當應招撫為主。然依老臣之議,不如就委派熊文燦以“督師輔臣”的身份前往湖廣等地,協助楊嗣昌招撫張獻忠等人。”
熊文燦,歷史上招降了鄭之龍、張獻忠、羅汝才、劉國能等人,卻因為張獻忠、羅汝才反叛而身敗名裂。想到他成亦蕭何敗亦蕭何的經歷,楊太后倒沒有什麼反對的意思,開口道。
“既然盧愛卿開口舉薦,想來熊卿定是個好的,就賜他都御史身份,前往湖廣等地、協助楊卿一起鎮壓亂民。如今西方各國使臣不日就要抵達京師朝拜,不易大動兵戈,因此當以招撫為主,盧愛卿務必提醒熊卿注意這點!”
“微臣謹記!”
兵部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