瑟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1節,當太后的這些年!,瑟嫣,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行,袁崇煥此人自大、喜歡誇誇其談,雖有才華,但只可為將、不可為帥。建州韃子雖說元氣大傷,但不可不防,焉知他們會不會勾結羅剎國,再次興兵南下。所以坐鎮遼東之人,一定要有統籌能力,會排兵佈陣的帥才。所以有將才的袁崇煥並不適合坐上那個位置!”
“那孫愛卿(孫傳庭),楊愛卿(嗣昌),戚愛卿(戚承志)都不行嗎!”
“孫卿現任兵部侍郎,總督陝西、山西兩地,因為時疫問題,導致部下兵馬睏乏。雖說他應該有能力暫時坐鎮遼東,但陝西、山西兩地同樣需要他。所以不到萬不得已時,哀家不會讓他接替你舅舅,總督遼東軍政!
至於楊卿,皇帝莫非忘了他一向主張與後金議和,包括圍剿亂民,也是主張以招安為主,所以他更加不適合坐鎮遼東,總督遼東軍政…”
“所以這就是母后讓盧象升接任兵部尚書、與兵部吉祥物熊廷弼、孫承宗一起坐鎮中樞,改由他繼續剿滅亂民的本意母后不是說楊嗣昌主張以招安為主嗎,怎麼……”
“因為哀家想招安亂民首領張獻忠啊!”
這個時空因為多了楊太后這個變數,李自成、李巖早早的死了、根本沒有參加農民起義軍的可能,而第一代闖王高迎祥的起義事務也以失敗告終。至於歷史上大西開國也是唯一的皇帝的張獻忠。
講真,由於他曾率五十萬大軍北上抗清,其義子李定國更是在民族危難之際,毅然捐棄前嫌,與南明朝廷合作,算得上是名副其實的明末第一名將,復地千里,兩蹶名王,兵盛之時,一度打得滿清想退兵求和,若非叛徒洩密,更幾乎讓那叛徒吳三桂全軍覆滅。
基於這兩點,楊太后一改先前對著高迎祥引導的起義軍下狠手的作風,預設楊嗣昌的處事風格和建議,以招撫為主。相信在孫傳庭的配合之下,一定能將張獻忠以及義子、還是少年郎的李定國收為己用!
“楊卿要招安張獻忠等人,要事纏身也不適合坐鎮遼東、總督遼東軍政。而戚卿……”楊太后突然嘆了一口氣,繼續道。“皇帝啊,你莫非忘了,戚卿部下皆是擅長水戰的水軍啊,可以可能坐鎮遼東、總督遼東軍政呢!”
朱慈燐小皇帝尷尬一笑,不好意思的說道:“兒臣這不是一時之間忘了嗎。說起來都怪嗣昌這小子,一回家就在朕的面前晃悠,所以朕才點了戚愛卿的名。”
楊太后默了默,沒再繼續跟朱慈燐研究誰人合適接替明達坐鎮遼東、總督遼東軍政,而是轉而吁嘆的說道。
“看你三姐的模樣,她當真是對嗣昌上心了。不過嗣昌是個好的,倒也和貝兒般配!”
“兒臣也是如此覺得的。只是母后,二姐那兒……”
想到越來越喜歡舞刀弄棍的朱淑娖,人小鬼大的朱慈燐就覺得腦門子疼。朱淑婒這個小結巴、都有人要,但崇尚暴力美學、毒舌的朱淑娖就有點危險了,難道真的要將她嫁給純粹的武夫不成。
人家戚嗣昌雖說出身將門世家,但作為他的伴讀、小跟班,根本歸類不到純粹的武夫行列中去,就算將來戚嗣昌子承父業,也是一名儒將,根本與武夫不搭邊啊,所以沒事瞎操心的朱慈燐開始發揚‘尊老愛幼’的美好品質,開始為朱淑娖的未來瞎操心起來了。
當然對於朱慈燐的所思所想,楊太后根本不知道、也沒有猜到,所以聽朱慈燐突然提起朱淑娖,楊太后反而有些奇怪的道。
“你二姐怎麼了。”
“沒什麼,就是覺得二姐再這麼下去,以後可怎麼嫁人啊!”朱慈燐痛心疾首的道。
楊太后沉默,半晌後,果斷的敲了朱慈燐的腦袋。“瞎說什麼,作為大明的大長公主,會找不到逞心如意的駙馬嗎。以後你別說這樣的話了,特別是在你二姐面前,小心她變著花招收拾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