瑟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3節,當太后的這些年!,瑟嫣,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七年秋蝗、大飢之事可不是假話。楊太后想著陝山甘三省又不是什麼賦稅大省,況且如今大明的國庫收入全靠商業稅,所以藉著陝山甘三省出現蝗災大飢之事,叫來了內閣大臣,跟他們商議是不是從此免收西北地區的賦稅。

陝山甘三省土地貧瘠,氣候更是不好到了極點,賦稅年年欠收,中樞朝廷從上到下,幾乎人人都習慣了。

只是楊太后剛一提從此以後都不收陝山甘三省的賦稅(特指農業稅),內閣大臣除了首輔施鳳來以外,全都一起反對。

“太后娘娘,陛下,此先河不可開啊!”要是屬於賦稅大省的江南一代也藉機提議減免賦稅(農業稅)怎麼辦?那不是給了楊太后再加收商業稅,減免全國農業稅的由頭。

不交農業稅,卻與商賈巨戶有著千絲萬縷關係的內閣成員們一想到這點,預感到荷包會大出血的他們全都跟死了爹媽一樣,紛紛發出聰明才智、言辭懇切的勸誡楊太后打消這個念頭。

楊太后為人強勢、堅毅,自是明白大臣們之所以這麼言辭懇切的勸誡是為了什麼的她可不會輕易改變主意。

楊太后揮手讓喋喋不休、企圖說教的大臣們閉嘴。等好似菜市場一樣嘈雜的宮殿重新變得安靜時,楊太后面色一肅道。

“哀家自是知道大明向來以農業為本。重農業輕徭稅方是治國之道,只是陝山甘三省歷來土地貧乏兼之久旱無雨,收成年年欠收,賦稅也是年年拖欠,哀家想著,反正年年都收不到農稅,倒還不如一筆勾銷,讓百姓的日子好過一點,哀家和朕身上的擔子也少一點!”

楊太后先是溫言細語的解釋了自己的想法,要是不能說明內閣大臣,那麼她選擇直接拿到朝廷上來說,而到了那時,作風一向強硬並握著兵權的楊太后可不管滿朝文武會不會同意了,直接使用自己蠻橫的垂簾聽政的權利,將陝山甘三省永無農業稅的事定下,然後以此為基點 、慢慢地將全國的農業稅都減免,然後著重培養工商業、收取工商業稅。

君不見後世的發達國家、可沒有哪一個國家主要是以農業為主、收取農業稅的,就連那美利堅合眾國,也是北部工商業為主、南部種植各種出口農作物的!楊太后有意將大明培養成具有侵略性、擁有廣大殖民地的資本主意國家,減免、廢除農業稅是必不可少的第一步。

農業稅一經免除,市場上的各類地裡種出的農作物價格必然發生波動,特別是糧食一類、必然會降到一定的程度。

糧食價格低了,百姓更有餘力囤積糧食,而商賈們必然發現以往靠圈佔土地、囤積糧食牟利的掙錢法子不管用了。他們要嗎停止兼併土地,將無利可圖的土地換成黃金囤積,要嗎拿出積蓄、參與到對外貿易中。

對外貿易的利潤十分的大,楊太后相信商賈巨戶們一經參與,必然會開放眼界,完成由收刮老百姓的血汗錢到收刮海外蠻夷錢財的轉變,而隨著對外貿易越做越大、對外的矛盾必然也越來越大,等大明商人們變得像極度渴望財富的西方殖民者時,楊太后相信,不用她提議,與商賈巨戶們有著千絲萬縷關係計程車大夫們也會主動提議,教海外蠻夷怎麼做人!想來到了那個時候,已然已經親政的朱慈燐不用怎麼費力、就能實現他的‘太陽照射之處,皆為大明國土’的雄心壯志!

楊太后回望了一眼尚還稚嫩的朱慈燐,微微低頭,她想,或許這才是她回到大明走這麼一遭的最根本原因。

——“崖山之後無中華、明亡之後無華夏。”

她此生惟願明興華夏盛!

作者有話要說: 更新o(* ̄︶ ̄*)o

☆、第九十九章

大明官員大部分都是一些對自己寬仁、對外人吝嗇的主, 即使楊太后好言好語的述說理由, 害怕利益受損的內閣大部分成員還是堅決反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顧先生,我勸你善良

餘姍姍

凡人修仙:道友全死了

會唱歌的魚

快穿:反派沉迷攻略我

忱七

虐文女主靠拉仇恨苟命

荔枝與酒

我師兄實在太穩健了(下)

言歸正傳

[綜穿]聽說我是壞女人

瑟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