瑟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3節,當太后的這些年!,瑟嫣,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或許是有著後世記憶的楊太后教育方法不同,也或許是從小就跟著楊太后、母子倆一起處理政事, 朱慈燐對權利倒沒怎麼看重, 想來他和楊太后之間不會發生親生母子為了權利爭鋒相對、相殘之事。
朱慈燐紅了耳稍、任由楊太后調笑幾句後,這才甜蜜蜜的笑了笑, 將一大堆奏摺推到楊太后所坐的大一號的案桌上,諂媚的道。
“母后,這些奏摺等你臨幸, 可等得不耐煩極了。母后有心, 就將他們全部批閱完了吧, 如此兒臣也能空出時間好接受太傅們的教導!”
“你這張嘴啊,哀家都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楊太后哭笑不得的搖了搖頭,卻是很快投入到了批閱奏摺中。明之一代,六部各領其職, 六部尚書有刪選奏摺、只呈稟重要奏摺之權。
而出於對六部官員的不信任,又設了皇帝秘書性質的內閣。只不過內閣官員大多由六部官員兼任,所以自朱慈燐小皇帝一上臺,垂簾聽政的楊太后由於熟知大明官員的尿性、實在怕了他們將各地天在人禍也當成不太重要的事敷衍以對、不呈報給自己,乾脆學雍正帝那般,讓內閣官員不管摺子厚薄程度,全一起送來、由著她和朱慈燐看過後,再行商議。
如此一來,內閣官員權利受到了牽制,而皇權卻得到了很大的穩固。至少,有了情報系統發達的廠衛作為耳目,中樞朝廷的百官的權利又得到了削弱,只要楊太后和朱慈燐小皇帝不抽風作死,沿著早就規劃好的方向前進、大明定能蓬勃而強大。
楊太后一目十行、很快就將不怎麼重要、記載的都是一些雞毛蒜皮小事的奏摺挑到一邊,末了指著那一堆自己挑揀出來的奏摺對著喝茶、明顯在發呆神遊的朱慈燐小皇帝道。
“瞧瞧禮部的官員可真能幹,真真是將‘餓死事小,失傑是大’當成至理名言了。居然連此事也誇耀萬分,恨不得讓哀家親口給那白痴似的康家女頒一座貞~潔牌坊”
朱慈燐小皇帝瞄了瞄楊太后的臉色,發覺楊太后似怒似悲,端端是複雜難辨,不免好奇的翻閱那一本少說都有七八頁厚度的摺子看了起來。
卻原來奏摺上寫道江南桐城有一康姓女乃是商人之女,被父親許給了貧家之子張京。本也算錦繡良緣,卻不料天有不測風雲,張京在康姓女還未過門時就死了,未嫁便成了望門寡的康姓女在親朋的支援下,上吊自殺殉夫。
張家原來是個破落之家,張京的父親品行又不好,本來人們是看不起他們的,但是由於康姓女這一死,張家馬上身價百倍,包括康家也被人們稱道、說是貞潔守禮之家。
此訊息傳開後,當地官府連忙上報禮部、要幫張家自殺殉夫的‘兒媳婦’康姓女申請一座貞潔牌坊,好宣揚“烈女”、“節婦”的美德。
要知道楊太后這廝年輕守寡、沒再找男人,根本不是她心甘情願的為朱由校守節,而是她為人強勢、且有點性那啥冷淡,所以才幹脆忙碌於政事。
楊太后沒想到自己不樂衷於男女之事、沒給朱慈燐小皇帝找後爸的事,反倒給自己博了一個天下節婦代表的名頭。雖說楊太后一貫囂張慣了、什麼禍國奸妃,什麼牝雞司晨,什麼把持朝政、將朱慈燐當成了傀儡皇帝的言語,楊太后從來是不加以理會的,但‘天下節婦’代表的名頭傳到她的耳朵裡後,楊太后還是狠狠的被膈應了一通。
滾你媽的‘天下節婦’代表,老孃不熱衷於那事兒還有錯了不成!
楊太后被噎得連續幾天脾氣暴躁,見縫插針的挑她看不順眼的朝中官員的毛病,眼看就要將心中的火氣發洩出來時,禮部官員居然又搞出這一出……
呵呵噠,比起賞賜張家一座貞潔牌坊,她更想賞賜康家一座名曰‘天下第一傻’的牌坊。
以上是楊太后內心的真實活動,而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