瑟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4節,當太后的這些年!,瑟嫣,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樣黃袍加身、覆了朝綱,那就將兵權緊緊捏在手中好了,只要兵權在手,相信在位者就算再怎麼專橫殘暴、也無人敢說。就如所謂的暴秦,所謂窮兵黷武的漢武帝,嬴政與漢武帝在世時,誰敢當著他們的面叫囂秦人殘暴不仁、是謂暴秦,叫囂窮兵黷武,不是明君所為,所謂的評價不過是後人加註的罷了!
楊太后現在越活越覺得有一句話說得真好,我死後哪管洪水滔天。穿越者正當如此,她懶得理會後人怎麼評價她這個不走尋常路的太后,懶得理會愛錢如朱慈燐者,在真的達成太陽所照之下皆為大明國土的雄心壯志後,後人會怎麼評價於他,是說他窮兵黷武、好戰成性,還是開疆擴土、乃是不世明君,楊太后不想去猜測,她覺得人生精力有限,此生她將精力花費在怎麼將大明改造成世界強國就好了,其他的不必去理會太多!
不過現在嘛……
楊太后揉了揉鬢角,現在還是教育教育一下朱慈燐最好。他媽竟然以撫卹銀的多少來衡量一場戰爭是不是虧了,簡直都不能用死愛錢來形容,這熊孩子,莫非是錢串子來投胎的!
“三郎,仗不是這麼算的。”
“那怎麼算?”朱慈燐瞪大了眼睛,急急打斷楊太后道。
“你別插嘴,聽母后給你細說。”楊太后壓住想抽朱慈燐一頓的衝動後,深呼吸一口氣,慢慢地說道。“你以將士的撫卹多少來計算得失,無論怎麼計算都是虧。要知道不管是官軍還是流寇,都是大明子民,都是自己人,所以不論是小贏還是大贏,都是虧。”
朱慈燐若有所思的點點頭,沒有發表異論,而是繼續聽楊太后講述她所理解的‘歪理’。只聽楊太后繼續說道。
“就好比你跟外族人打了一次,外族人被打敗了,你可以選擇要賠償,也可以選擇要仁義之名。前者實惠,後者虛名。要說人之本性、該選擇要實惠才對,但不知是歷史造就了還是書越讀越傻,自吹自擂有治國之能的文人墨客太多選擇要沒什麼作用的虛名。往往朝廷耗費無數糧餉、犧牲無數將士的生命征戰異族所換來的勝果,異族人只要投降、表示臣服,治國的文人們就會鼓動君王象徵性的懲罰,甚至為昭顯仁慈,認為文人們說得對的君王還會賜下投降的異族人金銀財寶……
沒了實際性的懲罰,異族人自然有恃無恐,打輸了投降便是,反正傻兒吧唧的天朝上邦會為了昭顯仁慈給他們金銀財寶休養生息的,到時兵強馬壯之時再捲土重來便是。所以這才是歷朝歷代、邊患不斷最根本原因!”
“母后,兒臣想兒臣懂你的意思了,不能以戰死將士的撫卹金計算得失,而是要以打勝仗為基點,索要多少戰後賠償來計算。”
朱慈燐扳了扳手指頭,突然有些惋惜的道。“可惜了,上次將韃子打得大敗而歸,居然忘了跟韃子索要戰爭賠款,真真是虧了!”
聽到朱慈燐居然在惋惜這事兒,楊太后挑了挑眉,意味深長的笑了。“放心好了,會有跟韃子補要戰爭賠款的那一天的。”
楊太后之所以這麼說是有原因的,因為在湖廣各州縣的諸將與張獻忠部曲開戰時,為了更好的生存、繼位大汗的多爾袞朝著曾經的盟友、蒙古各部下手了。
旅順一戰,八旗兵十不存一的逃回了盛京,損失過重、至少十年內、在新一波的青壯未長大成人時、根本無力南侵。
要說以往,依著河套平原的肥沃、養活他們完全不成問題,但如今因著小冰川時期降、氣候大變,大明境內尚天災不斷,何況是關外。
氣候惡劣造就了平原草場、草地灌木長勢不佳,牛羊馬等家畜也因此出現大規模死亡的問題。
牛羊馬等家畜這一死亡,靠此為生的遊牧民族就算吃死亡的家畜、也總有死食物吃盡的一天,更別提如果處理不及時,可能會出現的瘟疫。草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