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阮阮煙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7節,臣妻,阮阮阮煙羅,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人享用,但孩子們卻無心吃喝,聚在一起似有說不完的話,期間,晗兒說著說著,要與適安比試摔跤,兩個女孩兒在旁看著,適安似總讓著晗兒,晗兒幾次三番輕輕鬆鬆將適安撂倒後,不悅起來,而旁觀的稚芙,道父親也有教她,可平日無人和她比試,頗為躍躍欲試,晗兒遂又約與稚芙比試,道千萬不要相讓,稚芙一口答應下來,竟使了十成十的蠻力將晗兒摁倒,直把陸崢嚇了一跳,趕緊上前拉開,而閒坐著的眾人,則都笑了起來。
穿廊風涼,枇杷冰透,溫蘅與皇帝,親剝與太后與溫父,回到身邊的兩個孩子,又剝給他們這對父母吃,太后娘娘見如此三代同樂,自是歡喜,只是慢嚼著口中的枇杷果肉,目望向亭亭如蓋的枇杷樹,心神又不禁恍惚飄向遠方,飄向她那些虛無縹緲的夢境裡,幸只一瞬即醒過來神來,未叫皇兒察覺到她心緒有變,她不想叫他,為她這個母后擔心。
皇帝也未察覺到母后如此,他另有心思,暗釀多時,邊將一隻新剝的枇杷遞至溫蘅唇邊,邊輕聲笑對她道:“孩子還是多些熱鬧是不是……我們……要不再生個孩子吧?”
第221章 南巡
作為元弘,他有晗兒和伽羅就夠了,縱是晗兒極有可能不是他的親生孩子,無奈失落的他,也在心底,為明郎留有血脈在世,而隱有歡喜,他曾和阿蘅說過的,明郎的孩子,就是他的孩子,他會對明郎的孩子,視若己出,作為元弘,一世如此。
但,作為元氏大梁朝的皇帝,他不能明知這孩子極有可能並非父皇一系的元氏血脈,卻還將江山拱手交之,若真如此,來日辭世,九泉之下,他真真無顏面見父皇……
且,晗兒天性淳和明湛,相較東宮太子,更適做閒散王爺、安逸一生,他若強行要掰改晗兒的性子,為他設定諸多磨礪,改易天性,雖並非不可,但如此,卻也折了晗兒,對輕權名的晗兒來說,許也並非好事,再又晗兒如今年紀尚小,眉眼間肖似阿蘅多些,若日後長大,更似明郎,悠悠眾口,實難堵之,種種思量下來,還是與阿蘅另有子嗣為好。
只是,他在思慮良久,終於問了她這一句後,自夏至秋,自秋入冬,始終沒有等到她肯定的回答。
又一年大雪紛飛之際,近年來身體療養不愈的母后,在冬日裡,又是頑疾纏身,幾乎不能下榻,今歲無傷腿礙事的他,可常侍奉在母后病榻之前,這一日,他自木蘭姑姑手中接過藥碗,吹舀著送至母后唇邊,要伺候母后用藥時,母后卻輕擺了擺手,並不急著飲藥,只虛弱地笑看著他道:“晗兒昨日來陪哀家說話,講了許多大梁山海之事,這孩子,是真愛看這些地理風情。”
皇帝笑著道“是”,“晗兒這一點上,頗像阿蘅。”
太后靜望著自己的兒子道:“哀家知道,你早有意南巡,帶著阿蘅和孩子們一起,走走看看大梁江山,只因哀家這身子,才一直拖到今年猶未成行……別再等拖了,時光不等人,明年,就走這一趟吧……”
</div>
</div>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