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竹lin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五章 去換錢,買田造房,全網黑後,她穿梭大唐小漁村,青竹lin,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有了價值的蘇青青,很快就被田族長接納了,對方甚至還給蘇青青劃了一塊建房子的荒石地,就在張氏家的東邊。

海邊的良田稀缺,但整一塊宅基地出來倒是不難。

至於要買良田的事,倒是比較難,有錢也不太好使。畢竟這年頭沒田可就要餓肚子的,不是山窮水盡了,誰捨得賣田啊!

而可供開墾的荒田吧,說實話壓根就沒有。嶺南循州因為山多水多地少,完完全全屬於窄鄉。地主家的田都不多,何況普通老百姓。

好在蘇青青帶來的番薯、土豆和玉米,都可以種在山地上的。

平整的良田沒有,但未開發的山地這裡還是挺多的。

受限於技術和糧種的問題,山中坡地的利用率並不高。

蘇青青向田村長提出買後山無主的坡地開荒種田,對方略一思索就答應了。甚至提出只要她能在山地上種出東西,那地就算她的,不用花錢。

但是蘇青青沒同意,她帶來的可都是現代科技產物下的高產糧種,肯定是能種出來。為了避免以後的糾紛,她還是花錢辦好手續比較安心。

雖然蘇青青沒有大唐的錢幣,但是那一匹帶回來的現代真絲素縐緞正好派上用場,完全可以當錢使。

在大唐,因為開採技術的問題,金銀銅都比較稀缺,銀子更是基本不作為貨幣流通。

至於使用最廣泛的銅幣,也因為整體量的問題,不夠老百姓日常流通使用,所以谷和帛都作為補充貨幣在流通的。

初唐因為均田制及“租庸調”稅制,主要徵收的就是谷帛,發放公務員工資及軍費也以谷帛代替。

之後兩稅法上臺,稅收由“谷帛”等實物改成了一年兩次的金錢徵收。

但因為金錢不夠,加上老百姓以及外國商人又愛囤積銅幣,使得市面上流通的錢幣更少了。

老百姓為了納稅,不得不貶值變賣手中谷帛,導致民怨沸騰。一段時間後,谷帛自然又恢復了其作為貨幣的功能。

沒辦法,實在是金銀銅,它是真的不夠啊!

蘇青青現代買的真絲素縐緞,幅寬有140厘米,而大唐的絹帛受織布機的限制,幅寬普遍在50至60厘米之間,這一點出土文物可以證實。

至於長度也是不一樣,現代一匹布大約有十丈長,一丈3.33米,一共約33.33米左右。

而大唐的絹帛長四丈,一丈合今3.07米,也就是說四丈只有12.28米。

兩相一比,差距甚大。

所以蘇青青帶來的這一匹16姆米(克重)百分百桑蠶絲製造的真絲素縐緞,按面積算,相當於大唐的八九匹絲綢。

她還特意挑的大唐人最喜歡、最流行的製作石榴裙的大紅色,再加上獨一無二的140厘米幅寬,重重buff疊滿,其價值可想而知了。

靠著這一匹現代真絲素縐緞,蘇青青想辦完落戶、買地、建房子,應該不成問題。

在大唐,一匹絹價值最低時一兩百文錢,最高時達四貫一匹。

現在是848年,唐宣宗大中二年,蘇青青在現代時查到的資訊裡顯示,目前一匹絹的價值大約是一千文左右。

也就是她手上的這一匹真絲素縐緞,下限八九千文,上限可難說了,染得這麼好的大紅色,幅寬又這麼大,碰到土豪,說不定給翻倍。

何況除了絲綢,她手裡還有肉乾和大米小米呢,一樣可以當錢使。

這一早上,張氏放下活計幫著蘇青青跑完了陳里正和田族長(也是小漁村村長)的關係,初步落實了蘇青青的戶籍和宅基地、買田問題,可謂居功至偉。

反正在蘇青青的房子造好之前,她肯定是跟張氏一家搭夥了。

她已經決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之宰輔在上

牧荑黃黃

盛寵小蠻妃

南邊阿籽

穿越之病嬌王爺的花痴妃

籠中鵲

卻綠

這碗粥

狂吻[校園]

時槳

最強俠盜混都市

風中的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