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釀酒
青竹lin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9章 釀酒,全網黑後,她穿梭大唐小漁村,青竹lin,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藍鳳凰離開後的第二天,鄭畋再次上門了。
他這次帶了大唐的酒麴過來,是為了跟蘇青青一起做玉米芯酒的。
華夏是世界上最早會釀酒的國家,原因就在於我們發明了發酵釀酒技術,而此項技術又有賴於酒麴的發明。
酒麴的起源已不可考,目前所知的最早記載,是周朝著作《書經?說命篇》裡。
大唐因為蒸餾工藝還不夠完善的緣故,所釀造出來的酒,度數很低,據說最高不過十幾度,也就跟現代啤酒差不多。
這可能就是李白等文人千杯不醉的原因吧!
蘇青青給鄭畋的資料裡,寫著製成的成品玉米芯酒,有四十至五十度的酒精度。
酒精度是什麼,起初他沒有概念。
不過聰明如他,在蘇青青不太準確的解釋下,很快就搞明白了,再加上蘇青青還抄了蒸餾技術給他。
按蘇青青的說法,他們將要釀造的玉米芯酒,比現在市面上任何一家酒坊釀出來的酒,都要來得更勁道,度數更深令其十分期待。
做玉米芯酒的第一步,是先把玉米芯曬乾或烘乾。
這一步蘇青青早就已經完成,畢竟她玉米都收了快一個月。
除了留下幾十斤鮮玉米日常吃以外,其他的玉米,她都剝了殼曬乾並剝粒儲存起來了。
現在他們要做就是第二步,把這些曬乾的玉米芯碾成粉末,篩去渣滓。
鄭畋帶了不少研磨的工具過來,加上蘇青青家裡原本就有石磨,一起開工,效率很快。
然後往玉米芯粉末里加水攪拌,差不多到手握有水分感,但玉米芯粉又不會結團的程度。
接著就是蒸料,把攪拌好的玉米芯粉裝在甕中燒火蒸,大約蒸兩個時辰,即可蒸熟。
蒸熟後,倒在乾淨的席子上,讓其攤晾降溫至跟人體差不多的溫度時,開始加入酒麴。
每100公斤原料,用曲1.75公斤。
把蒸熟的料跟酒麴攪拌均勻後,再裝入準備好的酒缸中。因為沒有溫度計,料溫也是根據體感的溫度來,控制到比人體溫略低即可。
接著就是任其糖化,這個時間比較久,需要九至十個時辰,會出現甜味的漿液。
糖化後就需要耐心等待原料發酵了,這個時間更久,需要近一週。
鄭畋在跟蘇青青一起做到原料糖化這一步時,就已經到了晚上。他沒有回城,當然也不可能留宿,而是就近去了鴨寮山莊,借宿陳家了。
翌日午時,鄭畋在鴨寮山莊吃過點心後,帶著護衛侍女又打馬來到小漁村。
這時的蘇青青正好在練敦煌飛天舞,鄭畋默默欣賞完,才上前與蘇青青見禮。
“青青好興致。”大中午地不嫌熱,在花廳裡跳舞玩。
蘇青青笑了一下,岔開話題道:“時間差不多了,我們現在一起去下曲吧?”
鄭畋欣然同意:“好,請。”
在拿到蘇青青給的玉米芯釀酒方子的一個月裡,鄭畋利用自己刺史府郎君的身份,特意在縣城裡的酒坊看人家如何釀酒過。
所以最後的發酵這一步,主要都是他在做,蘇青青從旁幫忙。
“臺文兄,你說如果我們的玉米芯酒成功的話,那小漁村的人以此釀酒販賣,算不算經商呢?”蘇青青對於此間尺度是沒有什麼數的。
鄭畋回:“算不算經商,主要看量。每年只是在玉米收穫的季節,做一波季節性的玉米芯酒賣了換錢,這並不是經商,不會被歸為商籍。
就跟你們村裡有些人家會在農閒時編些草鞋、竹製品去圩市裡賣性質一樣,都是自產自銷的農副產品。”
蘇青青恍然道:“農民自產自銷的貨,不算商品,買進賣出賺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