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龜的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6節,男渣女賤雷翻天,小白龜的貓,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五一十的接受自己的盤問,把家底都給報了,這顯然也是有意思的。
至於花梨嘛,小丫頭當然是磨不開面子。那沒關係,以後一來二往接觸機會多了,不就看對眼了。
王大姐越想越樂,差點要在車裡大笑三聲。
把王大姐和花梨送到村裡,劉濤在村辦公室裡借了一隻汽車電瓶,就給還在路上等著的小張送去了。
王大姐則領著花梨到各家各戶去了解情況,順便分發最新的計生宣傳材料。
十幾二十幾年前,村子裡對計生工作那可是深惡痛絕的。王大姐那會工作就跟打仗似的,時常要被村裡人趕來趕去。
說到底,還是因為窮。村裡人只能靠著土地吃飯,地裡出多少糧食,就養活多少人。地裡的活想要做得好,就得靠重勞力,也就是靠男人。所以家裡男人多,糧食就收的多,不會餓肚子。
這樣一來,自然家家戶戶都得生兒子。沒兒子,地裡的活沒人幹,老了就沒人養。
後來改革開放,農村經濟搞活。村裡鎮裡出了不少像劉大柱王桂芬這樣的領頭人,帶著大傢伙一起奔小康。日子越來越好,農民們手裡頭錢多了,就也知道往孩子身上投資。送孩子上學,接受教育。
孩子讀書好了,有出息了,家長臉上也有光。
讀書這回事,可不分男女。女娃子讀書好,照樣能成材。以前家裡全女孩的,被人看不起。如今女娃子有出息了,在外面找到好工作,掙了錢回來孝敬父母,照樣爭光露臉。
榜樣的力量是強大的。如今村子裡日子越來越好,原先那些養兒防老,靠兒子吃飯的思想,就逐漸被淡化了。
當然咯,農村裡多子多福還是主流思想。但比之以前越多越好,非要兒子,女兒賠錢。現在也知道一個不多,兩個正好,養兒要精的道理。兒子能有當然好,可女兒養好了,照樣能防老。也不瞧瞧,兒子好,成了小家飛走了,養了白養。反倒是女兒,隔三差五的領著女婿帶著孩子回孃家,一家人熱熱鬧鬧的,不知多羨慕人呢。
生兒生女一個樣,關鍵是能不能養好養精!
所以現在計生工作可好搞多了,大部分育齡婦女都是主動配合工作,再不用像以前那樣追追打打搞計生了。
刺頭也還是有,但基本都是越窮越生的老頑固。可如今,日子過的不好,生再多兒子也不露臉。所以這種老頑固在村子裡早已經不是主流。
等王大姐和花梨忙完了附近三個村子,天色就已經不早了。
以前花梨是不知道,網上都說公務員好,一杯清茶一張報紙,就是一天工作,多輕鬆。可如今她自己成了公務員,才知道網上說的那些多可笑。
公務員裡確實有好衙門,油水足,活又少。可這能佔公務員多少比例?絕大部分的還不是像她和王大姐這樣的基層公務員。每天起的比雞早,睡得比狗遲,天天義務加班,一個月到了,也就那麼點工資。夠餬口而已。
要說她現在掙的錢,還不如以前在學校靠週末假期打工掙得多呢。如不是圖這工作穩定,說出去體面,好找老公。她才不幹呢。堂堂名牌大學畢業生,哪兒不好找個清閒又體面的工作。
說來說去,公務員也是有高有低,有好有壞,就跟人性一樣,是複雜的。
王大姐打電話想讓小張來接,可小張開市裡給鎮長夫人幫忙去了,來不了。正以為兩人得坐拖拉機回去了,劉濤就來了。說是正好路過,順便來看看她們回去沒有。沒回去,就一起順路了。
這敢情好,王大姐二話沒說,就拽著花梨上了車。
小夥子還知道回來送人,可見是真動了心思。而且能知道給自己創造條件,說明是個聰明孩子,會辦事。
王大姐是自詡丈母孃,對這個未來女婿越看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