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東四市場
濯纓滄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七章 東四市場,四合院:何雨柱的陽光農場,濯纓滄浪,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哇...!”
吃完了羊肉,何雨柱帶著何雨水和於海棠一起來買腳踏車,三人路過了四九城的友誼商店,何雨水和於海棠一起哇了起來。
這個時候,何雨柱淡淡的露出笑容道:“這裡我們可進不去。”
說起這個四九城的友誼商店,那可不是一般人能夠進去的,60年代,誕生於計劃經濟時代的四九城友誼商店是一個特殊的存在。
當時,市場上物資缺乏、品種單一,人們購買各種東西都要憑票。
和普通百貨店不一樣,四九城友誼商店作為當時首批涉外商店,承載著服務外賓的功能。
它賣的東西基本都是市面上見不到的各類時髦“尖貨”,很多商品在當時屬於“特殊供應”:上海梅林的罐頭、天津起士林的西點、蘇州的雙面繡、杭州的織錦、四九城雪蓮的羊絨衫、國人熱望的腳踏車、手錶...進口家電和威士忌、萬寶路等更是這裡的專賣。
如今你在便利店裡隨手可得的肥宅快樂水可口可樂,也只能在這裡買到。
當時,友誼商店有個口號:“市面上有的商品,我們這裡要最好;市面上缺的商品,我們必須有;外國時興的,我們也得有!”
在友誼商店的歷史中,不少外國政要都將這裡作為訪問的“保留曲目”。普通百姓對友誼商店是一種仰視態度,都希望到店裡去轉轉看看。
可惜誰也進不去,裡面的那些店員,也是一個個的眼高於頂,十分的狂。
“哥...那我們去哪裡買腳踏車呀?”何雨水問道。
“前面的東四市場。”
何雨柱往前面一指。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四九有四大商場,百貨大樓、東風市場(也就是現在的新東安市場)、西單商場和這裡的東四市場。
並以東四市場為核心形成了隆福寺街這樣一個購物環境,加上東四工人文化宮和明星電影院,這裡也就形成了一個在四九城一個熱鬧場所。
這個地方是很多年輕人刷夜的地方,東宮刷夜、長虹看電影、豐年灌腸、烤魷魚。
不過,後來這裡來了一場大火燒的繁華不再。
80年代末,隆福寺街改造,原有的隆福寺的一點殘存徹底拆除,東四市場也改為了隆福大廈,10個營業大廳號稱當年最大的一座商場。
只可惜好景不長,1993年8月一場大火足足地燒了9個小時,把整個隆福大廈燒得面目全非。最為有意思的事,這把火燒得只可著隆福大廈一家燒,周圍的小衚衕居然沒事。
提起這把大火,當年猜測的可多了,正所謂大火不燒旺地,加上本身寺廟的緣故也有各種各樣的版本。有的說是因為東口施工把埋在地下的石龜破了風水、有的說是因為蓋隆福大廈把地底下的狐狸洞給挖了,招惹了狐大仙報復。
官方的報道是因為當時一個服務員下班以後沒關燈,導致鎮流器發熱異常短路著火。不管因為什麼,都和現在沒有關係,六三年正是東四市場繁華的時候。
一路上全都是人,因為這裡有點廟會性質,所以這裡賣的東西很全,從隆福寺山門的兩個側門進入東四市場後,有四個寬敞的大售貨棚,東貨棚、西貨棚、東北貨棚、西北貨棚。
其中東西貨棚各為兩千餘平方米,東北貨棚為七百二十平方米,西北貨場為一千二百餘平方米,共計六千多平方米,貨場內裝有一千多個簡易貨架,為便於晚上營業,貨棚內還安裝有電燈照明。
東一街為估衣、舊貨、綢緞;東二街為文物、眼鏡;東三街為儀器、鏡框;東四街為五金、工具、無線電;東五街為玩具、文具;西一街為搪瓷、唱機;西二街為棉布、新藥;西三街為百貨、化妝品;西四街為揹包、針織;西五街為青布鞋、鞋料;中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