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鼎為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章 訴苦會與擴軍,亮劍開始的抗戰,鑄鼎為戟,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打到馬了,你個敗家子。”“沒事老李,同志們吃了馬肉咱們在多走一里路。”馬家軍的哨騎成了給171團改善伙食的了。
前面是馬家軍一個騎兵團1千多人,後面是中央軍一個步兵團二千多人,最後是一個馬家軍一個旅二個騎團一個步團五千多人。九千多敵人追著171團跑。
一路上張戎為了收編俘虜開展訴苦大會。四年的解放戰爭中,我軍共殲滅敵軍807萬人,其中俘虎459萬,斃傷171萬,投誠、起義和接受改編177萬人。而在這459萬俘虎中,至少有超過200多萬人成為了解放戰士。到了1949年,我軍中解放戰士的比例一度達到70%以上,甚至還出了兩個小時前還是敵人,兩個小時後就成為解放軍戰鬥英雄的現象,這在世界戰爭史上也是少有的。
1947年,孟良戰役中的萬泉山戰鬥,解放軍戰士王自勤看到五個蔣軍士兵逃進一個洞裡,於是用衝鋒槍朝洞口一通猛掃,同時喝道:“出來,繳槍不殺!“五個士兵將槍從洞中扔出,舉著手走了出來。一名士兵抬頭一看,王自勤穿的是和自己身上一樣的美式軍裝,不由得驚叫道:“你怎麼繳自己人的槍?“說罷就準備去撿地上的槍。王自勤喝道:“別動,誰和你是自己人。“這名敵兵只好再次舉起了手,他不知道的是,就在一天前,王自勤還真是自已人,但現在已經成了一名解放軍戰士,這就是整個解放戰爭中一個特殊的群體一一解放戰士。
蔣軍計程車兵,要麼是花錢募來的,要麼就是抓來的。絕大多數也都是窮苦人家出身。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到部隊前受地主惡霸欺壓,到了部隊又受到兵瘩長官欺壓,人人都有一肚子苦水。“訴苦大會“一開,大家都有了傾吐和宣洩的渠道,對一系列問題有了新的認識,彷彿黑暗中看到了一絲光明。
村裡老百姓看見部隊開會都哭了,很奇怪,怎麼昨天進村是高高興興的,唱歌談笑,今天就大哭起來。後告訴他們是訴苦訴的哭了,於是老百姓也要求參加一起訴苦,開軍民聯合訴苦大會,訴得軍民都哭了。老百姓說:“這軍隊真知道老百姓的苦呀!
軍民關係也搞好了。說明我們軍隊有些訴苦是抽象的,不實際的,真正訴苦進行好是對部隊最好的教育。
槍斃了一些有血償的兵油子後,張戎開展訴苦大會。馬家軍步兵多是馬奴出生被軍官欺負後又被騎兵欺辱他們有著大苦。有的人控訴道,他被抓了壯丁後,家裡人不知道他的死活,跋腿的父親四處打聽,才知道了他的下落,一路乞討到軍營想看他一眼,因為衣著破爛門崗不讓進,只得在門口晃悠了三天,正巧遇到他出來才見上一面。他心如刀割,到伙房想找點吃的給父親,卻被司務長用鞭子趕了出來。當說到這裡放聲大哭,在場的人也無不落淚。
還有步兵與騎兵的矛盾,騎兵是嫡系高高在上,騎兵軍官把步兵當牲口,當馬奴。因為哥哥在當兵與騎兵賭博發生矛盾後被騎兵用刀子捅了。有仇不能報,有冤不能伸。訴苦大會後眾人紛紛參加革命。
張戎帶著171團和追兵展開了游擊戰。“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充分發揮游擊戰。
面對五倍兵力的強敵與敵人鬥智鬥勇。張戎先抽調200人的精幹力量組建了一個騎兵連配備長短槍。由沈泉帶隊在團主力三五里外不定期巡邏,與171團成犄角之勢。選出20組40人的狙擊小組,騎兵連外一里放十幾組,團主力外一里放七、八組。以數人小組為搜尋隊的敵人全軍覆滅,以班排為組的搜尋隊死傷慘重。
轟一聲巨響,一個狙擊小組面對圍上來的眾多敵騎引爆了身上的手榴彈犧牲了。三個騎兵團從三個方向拉網捜索,東打一下西打一下就消滅了幾百騎兵。一個騎兵連衝到團主力懷裡來了,早就準備好的戰士們機槍、步槍一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