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鼎為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章 特種戰術,亮劍開始的抗戰,鑄鼎為戟,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毛瑟手槍上跳嚴重使歐洲人不喜歡,而在中國在射擊時創造性地將手槍平放發射子彈,形成了獨特的“扇面射擊”,從而輕鬆解決了“槍口上跳”這一重大問題。

射擊時槍手右手持握盒子炮,將槍機扳至速射檔,手心向上舉槍,伸向左前方,扣動扳機,槍口的上跳作用使盒子炮從槍手左前方掃射至右前方。手心向下舉槍時,從右前方掃射至左前方。左手持槍時完全相反。

張戎把彈匣兩兩用布條綁在一起行成30發,40發彈匣進行突擊訓練。以標準的戰術行進姿勢進入訓練場,以蹲下、跪姿和站立的姿勢射擊。擊中活動靶,更換彈匣反向插入動作也沒有拖泥帶水。100米快速射擊移動靶,30個靶35秒。“100米射擊移動靶,要在40秒內攻擊30個移動靶,擊中25個或更多為合格。”

為了進行強化訓練張戎咬著牙編了二個大隊242人,其他戰士只能回到原部隊。他們是種子撒向各部隊,提高了各部隊實力作為特戰大隊預備兵員。

經過二個多月的訓練,246人的獵人大隊進行最後的考核。首長們要看看花了二個團的經費選出這麼多精英的特種部隊是個什麼樣子。

會演開始,獵人大隊的對手是李雲龍的171團。為了對171團進行加強,從周圍幾個團借了不少精兵強將和輕重武器裝備;從總部借來二門75亳米山炮。就是已日軍為目標,我方在東北抗日已久了。

1931年,日本軍國主義者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國民黨當局一面指示東北軍採取不抵抗主義,另一面寄希望於荒謬的“國際公理之判斷”。“消極抗日、積極反共”,致使東北三省淪陷。

而我方在同年9月20日,中共中央發表了《中國共產黨為日本帝國主義強暴佔領東三省事件宣言》,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工農革命委員會發表了《滿洲事變宣言》。隨後,中共中央又發出《關於日本帝國主義強佔滿洲事變的決議》。中共中央和中華蘇維埃政府連續發表宣言或告全國民眾書,強烈譴責日本對中國發動侵略戰爭,揭露國民黨的不抵抗政策,提出了對日鬥爭的策略和武裝抗日的號召。

此時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東北抗日聯軍已經進行抗戰第六個年頭。情報人員帶來了日軍分隊、小隊、中隊、大隊戰術,171團就是仿一個步兵大隊。

李雲龍說到:“對面就是咱張政委,幾百個戰鬥英雄。但是我們也要敢於亮劍,171團不能丟人。當軍人要有股氣勢,要有一股拼到底的勁頭。就像一個劍客,和對手狹路相逢,他發現對方竟是天下第一劍客。這時候他明知是個死,也必須亮出寶劍,沒有這個勇氣就別當劍客。倒在對手的劍下不丟人,那叫雖敗猶榮。咱中國軍人不能當孬種。逢敵必亮劍,決不含糊。”

一開始吃了虧李雲龍還能理智,後面快要敗了。能撥膿的就是好膏藥,演習中李雲龍開始各種損招齊出。戰鬥到後期兩方展開近戰。戰鬥到最後戰損比為11:1,讓大家都瞭解了特種戰的威力。

獵人戰隊作戰不但包括三三制戰術,還包括單人戰鬥速射,雙人戰鬥速射,以及一個分隊的戰鬥速射。其中不但包括有射擊、更換彈夾、左右走位、交替掩護等等。

三三制戰術三人一個戰鬥小組,一班為分三個戰鬥小組,便於相互接應。三人戰鬥小組呈三角進攻隊形,每名士兵分工明確,進攻-掩護-支援。班長、副班長、組長,各帶一個戰鬥小組行動。戰鬥小組進攻時,兩名士兵在前,組長在後,呈三角陣型,三個戰鬥小組組成一個戰鬥班,三個戰鬥班組成一個戰鬥群,進攻時呈“散兵線“隊形展開。士兵根據組長或班長指令隨時變換戰鬥隊形,戰鬥群展開後用“口語“、“手語“、來傳達戰術指令,一個總數27人的戰鬥群完全展開可以覆蓋800米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士頌三國

七情遛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