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鼎為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章 掃蕩小隊,亮劍開始的抗戰,鑄鼎為戟,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國軍往淞滬增兵,日軍也進行了增兵。日本國內的兵源已經無法滿足了戰場需要了。日參謀本部急令華北方面三個師團又一個旅團抽掉5萬日軍支援華中戰場。關東軍第二、第四師團八萬日軍自旅順軍港乘船。第二師團五萬人開往淞滬戰場,第四師團補充到華北。
第二師團作為戰力第一的師團,作為九一八事變的主力。第二師團的巔峰無疑是在諾門罕戰役中,後期階段正是憑藉在反擊中衝擊蘇聯駐軍陣地,才讓日軍不至於輸得這麼慘。為基幹衍生出來的十三師團和三三師團都是精銳中的精銳。衍生出的福岡十二師團,是所有北九州師團之父,又衍生出十八師團、五十六師團二個強力師團。
第四師團遠沒有想象的那麼不堪,其徵兵地在大阪商販集中地。作為六個老牌軍鎮之一,卻不被武士道精神,能不戰就不戰。至於第四師團為何後來名聲那麼差,主要還是源於他們死得人太少了。據瞭解,戰爭結束之後,第四師團是日本所有甲種師團中儲存最為完整的軍隊,當年投降之時,就數他們最積極。這樣的表現,在許多日本軍人眼中是無法理解的。於是許多純為了黑而黑的段子就被拿了出來。
自此南部日軍由30萬增至40萬(第二師團五萬);華北日軍由40萬變為38萬(第四師團三萬,東條兵團五萬)。主戰場由北轉為南方,華北日軍減緩了行動,張楚軍等人也主動向南轉移。
張戎把隊伍編為二個連,一連長張大彪,二連長鄭羽。一個連4挺歪把子一具擲彈筒,整個隊伍231人還富餘5挺歪把子100多支槍。
大正十一式擲彈筒,口徑50毫米,重量很輕只有2.6公斤,射程為175米。除了專用榴彈以外日式手雷也可以作為發射藥,射程可達80米到90米之間。八九式擲彈筒由特製的彈藥袋攜帶,一個彈藥袋可以攜帶8枚榴彈,一個二人擲彈筒小組可以攜帶16枚。擲彈筒加彈藥比一挺輕機槍都靈活卻是威脅我方重機槍的武器之一。
部隊從小路行軍,快速向我方區域移動。龜田小隊正奉命進行偵察掃蕩,小隊一挺重機槍,三個步兵組一個偵查分隊70人。在加上指揮官龜田少尉和山下少佐。“後方的日子真是無聊啊,只好拜託龜田君讓我得以出城轉轉。”山下少佐說到。“這裡不是散兵遊勇就是農村的土槍,土炮。確實委屈山本了。”日本少尉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而少佐是入學率10%的帝國陸軍大學畢業。十年內升大佐是板上定釘的事,因此才如此恭敬。“這裡荒無人煙的不會有什麼情怳,我們不如翻過那座山說不定會有意外收穫。”“山下君有如此雅興那我奉陪。”龜田說到。
偵察人員向張戎報告說發現一股日軍,一個小隊左右前面有一個偵查分隊。日軍一個小隊60餘人,戰爭初期極限能追擊國軍一個營。這一仗要好好準備,以最少的傷亡取得最大的戰果。眾人前去觀察,果然在山下,發現有好幾十個鬼子正向他們這邊走過來。張大彪打算突襲他們,張戎則勸他不要輕舉妄動以免暴露自己的位置,得不償失。張戎作為軍事主官佈置戰鬥任務。
鄭芳帶二個班保護非戰鬥人員繞到鬼子後方。這樣既減輕了壓力又佈置了一支奇兵。放過偵察小隊,張大彪帶一個排去消滅它。張戎最後帶著減員近三分之-的部隊迎戰日軍小隊。
有一個學生要參加戰鬥,他七手八腳、冒冒失失的,卻又情緒高昂興奮不已。抱著個書袋子,同行的人都叫他小書蟲。16、7歲的年紀,頭髮也不長,剛從日佔區逃出來。什麼也不懂,什麼也不會,可他正是其精神希望所在。張楚軍十分看好他,從曹明那裡強行要過他。“這是我的地盤,誰叫你跑到這來了。”曹明也看出其要培養他,小書蟲是跟來的,也樂得做個好人。小書蟲十分高興,東看西看的。“你在這看著,不要動。用眼去看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