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鼎為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4章 炮樓外有一個師,亮劍開始的抗戰,鑄鼎為戟,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所謂囚籠政策就是日軍加強對華北交通線的控制,鐵路兩旁不允許種玉米和高粱,公路要修得比地面高出五尺,公路兩側挖深溝,溝深八尺到一丈,溝面寬是一丈六。然後呢修大量的破堡封鎖線、封鎖牆,這樣就把我們的根據地分成一小塊一小塊限制八路軍和游擊隊的機動,便於日偽軍來清算。這樣一來我們整個八路軍的活動就被他限制住了,慢慢地把我們擠壓到幾個偏遠的這個縣裡面去,對敵後抗戰增加了很多困難。
日軍1940年前在華北修築鐵路1780公里,公路公里,構築碉堡、據點2740餘個,在公路兩側每隔10餘里,同時在湖泊、平原地區挖掘河、溝,將抗日根據地切成小塊,“掃蕩”、“蠶食”、“清鄉”相結合,企圖摧毀根據地和抗日武裝。
鬼子把對付臺灣同胞和東北義勇軍的方法進一步最佳化用在了華北。世上沒有無解的戰術,無非是鬼子認為吃虧了來一次掃蕩,我們吃虧了多偷襲二次運輸隊刺激一下鬼子。
張戎出了城往根據地走,路過一鬼子路卡,一共二十來個鬼子,四十多偽軍。眾人剛過卡子只聽見“轟”一聲爆炸響起,三四十個人影從草叢竄出來,和小鬼子、偽軍打起來了。縣城的鬼子上卡車支援趕過來,最快怎麼也得一個半小時,時間是足夠了但是小鬼子的戰鬥力這些人想短時間等下來也不可能。“趕緊支援,等著小鬼子架好了機槍在分兵四面控制住,這幫人的麻煩大了。”張戎說。
十幾人掏出盒子槍反衝回去對著小鬼子一頓輸出。敵人也不多,小鬼子都死了,部分偽軍也投降了。“我們是九路軍,多謝貴軍的出手相救,在下感激不盡日後必將報答。”說話的人是孫成海。“恩人,恩人我們又見面了。”鬼子掃蕩他家鄉的時候張戎的二團出過手。
把繳獲帶上,快撤。張戎說在縣城幹了票大的讓孫成海這段日子不要活躍在這一帶了。到八分割槽周圍,讓這次中槍的兄弟也養傷。讓孫成海從林子另一邊快走,畫了草圖去聯絡民兵隊長李赤水。孫成海就這長短槍幾十人,打炮樓不行,打鬼子運輸隊也不行。
張戎出主意打進村的鬼子偽軍,少了六七個鬼子,多了十幾個鬼子,鬼子偽軍不超過自身一半就能打。二路分散也是分散鬼子注意力,殺死鬼子司令官這個鍋可不好背。
回到根據地張戎就組織了對鬼子炮樓的撥釘子行動。平射炮、步兵炮、炮彈帶著巨響射向了小鬼子的炮樓。僥倖沒塌的,火力防禦也大為下降。炮彈、張戎也要省著用,輕重機槍、步槍射手也對著炮樓裡倖存下來反擊的小鬼子、偽軍開火;探出頭的被子彈擊中攔腰吊在外面。
“喂,喂,喂?這裡是楊村據點,遭到敵人炮火猛烈攻擊,請求增援、請求增援......”炮樓裡的鬼子偽軍向縣城鬼子司令部報告道。“有多少敵人前來攻打炮樓?”“嗨,報告太君,八路有一門九二步炮、二門迫擊炮,輕重機槍七八挺。”“步槍報四百,人數一個營。”
“剛剛接到楊村據點求援,敵人人數有上千人有輕重武器,有一個團。”
“嗨,報告大佐,接到楊村據點打來的電話,他們遭到八路主力的圍攻,有一個旅或師的主力在進攻請求支援。”“納尼?主力部隊,我們的防區內怎麼會出現八路的主力部隊?”“從敵人的火力密度來看,敵人至少裝備了十門75毫米大炮,幾十門迫擊炮、上百挺機槍,火力很猛,人數高達上萬人。不過我看是他們被嚇破了膽,防區內不可能出現如此規模的敵人。”“也有可能陷阱圍點打援,命令楊村據點固守待援,救援一會就到。”
炮樓被炮火炸開一個口子,九二式重機咆哮過去,耀眼的火舌便向著缺口裡掃去,倖存的小鬼子如同割草一般被掃倒。
.
這仗打的也太容易了,衝鋒的幾名戰士不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