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鼎為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5章 青年旅原旅長,亮劍開始的抗戰,鑄鼎為戟,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以上的沒有特長能力,軍事水平在中下的在民兵隊當個組長、隊長什麼的。張戎要減掉青年旅一大部分人,使部隊不再臃腫,增加八分割槽地方實力,緩解當地的軍事後勤壓力。
青年縱隊段海洲也算是個愛國軍人,在北平上過學,華北事變成為從軍報國的熱血青年。石友三在河北邢臺創辦十三路軍幹部學校,段海洲前往學習。黃埔前期早就結束了,學習軍事理論知識抗日還是在各部隊裡的學兵團。
以段海洲大學生的身份,在學兵學校裡十分吃香。37年抗戰的全面爆發,帶著家裡的大洋與同鄉組織義勇軍參加抗日,並且帶動身邊的百姓革命自救其中有河北會功夫的農民,還有師範學校的學生。
段海洲受過軍事教育,又四處託關係找熟人,弄來了步槍。在段海洲的積極組織下,他所在的抗戰團隊取得了不小的戰績。
攻入武強縣,繳獲了迫擊炮和機槍,義勇軍發展到了300多人。報名參軍的人更多了,還有自帶槍支、帶著隊伍來的。
在日軍頑軍的夾擊下義勇軍寡不敵眾,敗陣下來。面對被國民政府的收編和我方的援手,最終段海洲選擇和八路軍並肩作戰。
義勇軍在面對另一支抗日隊伍落敗了,趙雲祥在收編義勇軍的計劃失敗後,便發起了進攻。義勇軍各個方面都打不過正規部隊,縣城也丟了。鄰縣的南宮開來了一支八路軍後,加入了我軍。段在北平讀書時就對我黨有著好感,這個時候又是施以援手,便決定率領所部參加八路軍。
段部受到了129師徐副師長的熱烈歡迎。“抗日義勇團“在南宮縣正式改編為第129師青年抗日遊擊縱隊。
面對石友三的拉攏,段海洲左右為難,於是回家休養去了。老同學王文瀚派人來聯絡,自己在拉起了一支部隊能力有限,希望老同學能主持大局。這次他在朋友的勸說下加入了國民政府。他寫了一封信,交給129師,正式脫離了八路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