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鼎為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8章 後續發酵,亮劍開始的抗戰,鑄鼎為戟,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半以上新兵的隊伍去參加伏擊。幾百個新兵穿的都是新衣服,打仗的時候訓練、草木、石頭掛劃縫縫補補的很正常。

出發吃了一頓白麵餃子,用鮮肉和野菜蔬菜作的。張戎對於吃這一方面還是很講究的,前世出任務時去小餐廳裡吃一些好的,酒是不喝的,而是喝一些汽水。

趴在路邊等著鬼子的運輸隊,鬼子的運輸中隊多次經過這一段山路,村民向支隊提供了這一情報。運輸中隊與野戰中隊的重武器少,也多是一些輕機槍、擲彈筒。

“鬼子倒了,老兵帶著新兵去補刺刀,鬼子趴著可不能往大腿上扎。腰眼、後心、後脖子和上面一點的腦中樞都是致命點。”看來

還是要把三稜軍刺作出來,三稜軍刺殺傷力大。三稜軍刺刀身呈稜型,有三面樋。三稜槍刺扎出的傷口,大體上是方形的窟窿傷口放血快、難處裡、戰地條件就更差了。

對於機槍、機槍手在伏擊前領了五十發試槍點射。“機槍開火壓制鬼子的時候,別把子彈全給我打到天上去了,儘量提高射擊精準度。”一個連分兩輕機槍,兩挺一組,設定交插機槍火力點。九二式重機槍一二個連一挺,馬克泌重機槍分配到營裡。

日寇狂妄的原因是我方太窮了,一個團一挺重機槍都沒有,像什麼步兵炮就更別想了。用大刀、紅纓槍,差不多兩個人才能扛上一條步槍。步槍也是新舊不一,有的十年以上裡邊的膛線都磨平了,戰鬥中精準度不高、射程近還容易發生卡殼事件。

日軍騾馬車往大據點送物資來了,再大據點在往小據點送。日軍來了一百人左右運輸隊十五個大車,沒有重機槍也沒有迫擊炮。

“打。”當運輸隊剛好走到伏擊的中間位置時,槍聲響起的,先孤零零的槍聲傳出,緊隨其後的傾瀉而下的火力。中尉的腦袋就炸開了花後聽到一聲槍響,剛要提醒有伏擊,指揮官卻沒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士頌三國

七情遛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