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鼎為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4章 長沙會戰結束,亮劍開始的抗戰,鑄鼎為戟,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10月3日,第25、第195師團師追擊到達福臨鋪、金井附近。4日、又克復汨羅、新市等處。至9日,第195師進佔鹿角、新牆、楊林街之線,日軍全部退回新牆河以北地區。
1939年10月5日,日軍第33師團東竄修水城。10月6日,日軍第106師團在第33師團策應下,開始由沙窩裡分向奉新、靖安、武寧撤退。守軍各部開始反擊,當日,第15師攻克郭城市,向沙窩裡挺進。第51師攻克桐木石,向九仙湯挺進。9日,第30集團軍克復修水,15日克復三都,並繼續追擊,逐步恢復原陣地。
先去追殺鬼子,次要的是收集彈藥最後是武器裝備。第一次長沙會戰結束了,九戰區兵員損失不少,但是勝了。
第一次長沙會戰,前半段張戎打了,中半段196旅沒輪上,後半段打了,打一路醬油。日軍長沙會戰期間一邊要解決中國事變,一邊找重慶政府談判。‘切’,小鬼子能有多少能水,多少實力,張戎能不知道嗎。
部隊由王政委帶回陶家場,張戎帶1500人回長沙受獎。700多打著二面旗196旅,196旅1團,另外的打著一面196旅2團。重大的犧牲,繳獲的裝備,破損到沒用了的武器。張戎準備辦一個慶功會。
慶功會不能搶了薛長官的風頭,繳獲的武器大多裝備在士兵手裡,地上擺了些損失了的武器。給記者們一些禮物,食品、鋼筆,唱片,名星片,紀念意義為主,惠而不費。
九戰區代司令長官要見196旅,具體的薛長官沒空,參謀長吳逸志代勞。參謀長吳逸志,張戎不瞭解也沒處瞭解但可以進行分析。吳逸志雖是中將但是戰區參謀長薛嶽的副手,位高權重。與眾多高官稱兄道弟能量巨大。
張戎得出了自己的結論,保定軍校畢業,有能量但在這個年代心不夠狠,手不夠黑,背景不強所以只是個參謀長。但該有的手段,吳逸志絕對有。
第二天吳逸志一身正裝黑色邊框眼鏡,帶著白手套在主任的陪同下來到了196旅駐地。一千五百多人,幾門舊迫擊炮,一門老山炮,雖然舊但保養了。軍隊的精氣神是有但軍裝又舊又破。剛打完仗,槍有舊有新,新軍裝也壞了不奇怪。
在看張戎對比主任,腰帶扎的更精神,仔細一看衣服要髒些,用針線多處縫過。雖然洗過,但有一股戰火的味道。吳參謀長得出結論,這是一支強軍。
196旅得到了第一份福利,新軍裝和一個旅三個月的日常補充。第二份福利,“我戰區有一兵站,有些爛,但我相信張旅長治軍嚴明。”這是一支沒人要的爛部隊,連武器都沒有的軍隊,沒人要如同已經腐爛的蘋果。吳參謀長和主任打了個招呼頭也不回的上了吉普車走了。
長沙會戰,薛嶽宣傳消滅了三萬日軍,日軍宣佈只損失了三千多。為何雙方的資料會有這麼大的差異。
日軍喜歡隱瞞傷亡人數,為了穩定日本國內的民心。日軍資料誇大戰果,是迫於日本國內的壓力。日本軍官為了推卸責任,對於傷亡人數就會少報或者瞞報,這些資料到陸軍大本營後,日軍大本營為了戰爭需要,穩定民心,公佈的傷亡資料會再次大打折扣。大本營發表的統計數字相當可觀,但其中70%是為了誇耀戰果而增加的水分。
張戎認為日軍資料不可靠,既然只損失三千多。為什麼要撤退,不就地休整防禦,補充人員彈藥,乘九戰區損失四萬多兵員軍力疲弊進行第二輪攻勢。
二,第九戰區雖然沒繳獲多少裝備,(被日軍戰敗前破壞了一大部分,一部分補充損失了。)先不說傷亡,包括52軍,74軍這樣的強軍各整編軍一仗仗打的多激烈,這才打出這個戰果來。
加上196旅幹掉的近三千日軍,張戎先坑第六師團,在坑33師團,13師團加起來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