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鼎為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4章 競選激烈,亮劍開始的抗戰,鑄鼎為戟,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國民政府軍委會有計劃的組建具備較強攻擊力的攻擊軍,為軍委會直屬部隊,以達到機動使用,獨立應戰之目的。最終確定了四支精銳部隊為攻擊軍。由於蘇聯提供的武器槍械數量有限,因此蘇械只裝備四個軍。
自35軍裝備德械師開始,缺斤短兩裝備了二十幾個師。與日軍甲種師團作戰,一萬多人根本打不過。因此這次不足十個師的裝備拿來組建攻擊軍。
其名額的分配,當時決定長江以北和長江以南的部隊各有兩個。北方的兩個很快就確定出來了,分別是第1軍和第2軍。國民革命軍第2軍,1929年由第六師、第九師組成,主要是以蔣鼎文的中央軍嫡系部隊第九師為基幹,該師的前身為北伐時期的中央軍嫡系第一軍第一師及軍教導團等部。1937年7月抗戰軍興,8月,原第二軍軍長蔣鼎文升任第四集團軍總司令,第九師師長李延年升任第二軍軍長。抗戰期間該軍參加了淞滬會戰,徐州會戰及臺兒莊戰役,武漢會戰等著名戰役,表現出色。
南方也要出兩個軍,第一個很快就脫穎而出,那就是杜聿明的第五軍。這是國民黨軍第一個機械化軍,裝備精良。
剩下的最後一個名額,激烈的競爭主要在王耀武的第74軍和陳誠土木系的第18軍之間展開。兩個軍條件不相上下,都有希望勝選。軍委會一時難以決定誰上誰下,最後難題還是交由蔣介石來拍板。74軍之所以入選,完全是憑1937年以後的軍功,這是他們自己一刀一槍硬打出來的。自組建以後,該軍立即馬不停蹄參加了抗戰的各大戰役,包括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蘭封會戰,武漢會戰等等。
吳逸志也有血性的一面,比薛嶽還剛。在抗日戰爭上,中國軍人劍斷我死敵亡。張戎是從周衛國那從新瞭解了吳逸志。吳逸志抗日戰爭爆發後,任第八戰區司令長官部參謀長、第九戰區前敵總指揮部參謀長。長沙會戰,任第九戰區參謀長時,輔佐薛嶽進行長沙保衛戰。
1942年1月初當全國還沉浸在第三次長沙會戰勝利的喜悅之中,吳逸志冷靜地分析了國內外形勢,高瞻遠矚,胸懷天下,上書美國總統羅斯福,直陳抗日雄圖遠略,主張在福建、浙江沿海一帶開闢新的戰場,以牽制日軍並消滅其主力。羅斯福總統認為吳逸志的主張對全域性戰略有利,發電報給蔣介石表示讚許。由於吳逸志的上書沒有先徵得蔣介石同意,蔣介石覺得臉上無光,惱羞成怒,要不是薛嶽將軍極力死保,吳逸志難免有殺頭之禍。然當時有識之士,莫不佩服吳逸志,認為其是人中麒驥,卓爾不群!
薛嶽他懇請後勤部長俞飛鴻能夠將國外援華的先進武器運送一批到長沙戰場,俞飛鵬卻讓薛嶽去越南提貨,有一批蘇聯援華武器在法屬越南的海防港。這批精良的蘇式裝備全部在法屬海防港,如果九戰區想要獲得裝備,就需要薛嶽親自派人去取,可是現在南方局勢非常複雜,日軍派出飛機轟炸了滇緬鐵路,封鎖了援華武器的供應,法國人迫於日本人的壓力已經拒絕向中方提供武器了。“啊,他這是什麼意思,我告訴你這是存心刁難,武器應有盡有,他馬上可以給我。”
“薛長官,難道真沒有什麼別的辦法了嗎?那批蘇聯武器裝備衝鋒槍平射炮可是應有盡有,如果我們兩個軍能更換那批裝備,不是如虎添翼?”李玉堂急了。“我知道,但是法國人害怕日本人,我能有什麼辦法?”薛嶽無奈。
會議室裡,參謀長吳逸志突然想到彭中華曾在法國留過學,希望他前往越南透過那邊的關係和法國外交官進行交涉,彭中華欣然答應了。將彭中華請來後,薛嶽卻對彭的身份有所擔憂,但是彭中華最終說服了薛嶽。
薛嶽委派李本忠帶人和彭中華前往越南。彭中華當場立下軍令狀,一定會把物資安全運回,但薛嶽卻沒有表態,一言不發的走出了會議室,參謀長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