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特開恩旨
山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5章 特開恩旨,朱元璋:逆子,這皇位非你不可!,山澤,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輕咳一聲,繼續說道:
“既然咱們是一家人,孤倒想問問,詹大人一年俸祿也不多。”
“為何家境如此優渥,竟能豪擲八千兩去買一本書....”
“陛下御筆題詞,乃是無價之寶!”
“莫說是八千兩,縱然是傾盡家產,微臣也覺值得。”詹同脫口而出。
儘管此時如履薄冰,緊張之下,腦子都有些遲鈍。
可混跡官場多年,侍奉君王的經驗還是在的。
將老朱那御筆題詞的價值捧到天上後。
詹同低著腦袋繼續說道:
“臣家在徽州,族中之人,也多擅長商賈之術。”
“故而,臣家中也積累了些銀錢。”
“嗯?”
聽到朱標低聲冷哼,詹同連忙解釋道:
“從商之人,乃是詹家外房,並非微臣本家。”
“我大明有定製,商賈賤籍,不得入朝為官.....”
當確定詹同的確是出自世家之後。
朱標也不由重視起,胡惟庸先前提到的世家之禍。
讓朱標格外在意的是。
無論是先前,還是此時。
他都以為詹同是個老實本分之人。
是一個實實在在,踏踏實實辦事的人。
詹同不像李善長、劉伯溫、胡惟庸他們,沒有特別矚目的治國之才。
也並非和宋濂、高啟一樣,學問出眾,被天下士子敬仰。
正因為如此。
縱然詹同已然是二品尚書。
而且還是主管官員升遷,六部之中最為重要的吏部尚書。
可不知怎的。
詹同卻始終不太能引起別人的注意。
哪怕是此時。
若非詹同提及家在徽州。
就憑眼前他那一副誠惶誠恐的謙卑模樣。
朱標也斷然不會將世家,和這麼一位老實巴交,先前兢兢業業的官員聯絡起來。
“詹大人家鄉之人擅長商賈之術?”
“民間是否有個商幫,名叫徽商?”
“正是!”
“徽商雖不成氣候,但的確有這麼個叫法!”
朱標輕笑一聲,倒也沒有多說什麼。
只不過。
徽商不成氣候?
簡直扯淡!
民間傳言,徽商最早起源於東晉時期。
有縣誌佐證的史料中,也說徽商始於南宋時期。
徽州的徽商,可是古代十大商幫之一。
到了明後期,還有清朝中期之前
徽商、粵商 、晉商,便是天下三大商幫之一。
這三大商幫掌控大量錢財,家中藏銀無數。
特別是徽商。
清朝時期抄沒一徽商家產,竟搜出了數百萬兩藏銀。
民間甚至有‘無徽不成鎮’的說法。
大致意思便是。
若一地城鎮沒有徽商出現,售賣貨物,那這個地方便算不上城鎮。
徽商地位,如此可見一斑。
雖說眼下徽商經歷了元末動亂。
並未達到鼎盛。
可不成氣候,當真是過謙了些。
“詹大人,孤聽聞徽商雖為商賈,但禮學尚儒。”
“素有賈而好儒的美名。”
“甚至還有一副楹聯,‘讀書好,營商好,效好便好;創業難,守成難,知難不難。’”
“如此可見,徽商之人多有一顆好學之心啊!”
“殿下博聞廣識,微臣佩服。”
見詹同還跟自己打太極,朱標索性直接說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