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草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27章 全面發展,明末:造反自封鎮北王,盜草人,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沒有任何機會進入武鄉地區。

武鄉可是目前華夏科學的搖籃。

醫學方面以吳又可為首的醫院院也在京城開業,軍方所有的醫療兵都是出自吳又可的手下。

顯微鏡的出現讓醫學事業呈現階梯式增長,學醫方面有了更大的視野,私下裡範仁還在山西的煤礦裡培養了一批不正規的外科醫療團隊。

為啥不正規,主要就是拿活人做實驗,實驗物件就是在煤窯挖煤的倭寇奴隸。

整個華夏或者說山河四省的內需被啟用,山河四省發展快主要原因是因為地主鄉紳階級基本被連根拔起。

山河四省的百姓就像一張白紙,朝廷怎麼規劃他們就跟著朝廷的步伐走。

至於其他地區,只能以後慢慢說,畢竟長江以南的地區還有大量的地主鄉紳階級。

這一年打火機、火柴也被髮明出來,軍用罐頭,油炸方面面也發明出來。

不過目前罐頭、泡麵都只供應軍方。

範仁現在每天沒事就是在家造娃,可惜再沒有成功過。

好像自己從異界回來吃了培元丹以後就失去了生育能力,現在唯一的子嗣就柳如是生的一個女兒。

弄不好以後華夏的繼承者就是一個女王。

不過無所謂,自己這吃了丹藥以後,這三年顏值幾乎沒什麼變化,想著自己活到99應該問題不大。

自己要是能活一個世紀,妥妥的把地球各個國家碾壓一遍,壓制他們50年沒問題。

時間來到11月份,山河四省三年免稅期結束,朝廷今年第一年收稅。

水利大力建設讓河北、山東、河南三省的水澆地和旱地比例接近1:1,糧食產量大幅度提高。

朝廷估算,就算未來兩年是天災年,現在儲存的 糧食夠百姓吃兩年。

小麥、玉米、紅薯、土豆的大量種植,在免稅第二年8成的百姓基本都已經解決溫飽問題。

三年的積累百姓的生存條件和崇禎十七年相比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第一年交稅百姓都很積極,朝廷採取的稅收制度,所有土地種植作物收三成。

即便如此交完稅百姓餘的糧食吃個一年半沒問題,更何況每個地域都有水利、修路基建專案,農閒時百姓可以打工。

百姓的生活都有了奔頭!

至於陝西、甘肅那邊的百姓日子還是緊巴巴,主要原因是去年才收入版圖,那邊的自然條件相比中原確實惡劣。

範仁為了防止華夏後世工業都靠沿海,已經讓朝廷派工匠在陝西、甘肅勘探煤礦、鐵礦等資源。

以後要在內陸安置一大批重工業,提高百姓收入,縮短西北和中原的貧富差距。

稅收結束後範仁令朝廷拿出2成的糧食供應江南軍部,剩餘的糧食朝廷自己安排,可以給官員發放福利,也可以拿去西北支援那邊的貧苦百姓。

至於範仁的私人糧倉三江平原,那邊的糧食鬥毆已經多到用來餵豬。

其餘戰區的糧食供應都由自己的私人糧倉來供應。

一批又一批的運糧隊伍從三江平原出發,運向新疆,甘肅。

因為過完年就要全面開疆擴土,糧草先要到位。

一年的休養生息,軍工廠卻從沒休息,三大軍工廠,武鄉、青島、解州火力全開,全年生產步槍50萬支,各種衝鋒槍3萬支。

還有科學院新開發的火力壓制機槍5000挺。

至於迫擊炮、野戰炮之類的,平均都每個師都有一個團的火炮部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士頌三國

七情遛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