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拂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94章 配享太廟,從秦開始直播歷史,雲拂露,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此期間,胤禛安排的輔政大臣鄂爾泰病逝,弘曆以訥親代之。】

【同為輔政大臣的張廷玉因弘曆在內閣行為順序上,將訥親排在前面,有難言之隱。】

【訥親亦因吏部行走排名在張廷玉之後,暗中較勁。】

“你說他們爭鬥什麼,一起治理國家不好?”拓跋燾指著神蹟說道,“合作好了君王還能不高興?”

“是的,”崔浩在旁邊附和,心裡想著其他。

如果他沒有猜錯的話,訥親是滿人,張廷玉是漢人,就算沒有弘曆的這個排行,兩個人也會大爭特爭。

他們不是一個人,代表的是兩股力量。

就像他和大魏的鮮卑貴族一樣,各有各自的利益。

他是想和鮮卑貴族一起治理國家,但是更想和他一樣的漢人受到重用。

朝廷需要的大臣就那麼多,用了漢人不用鮮卑人,用了鮮卑人不用漢人。

為了獲取更多的權利,他們要爭,結果他因為國史之獄被殺……

怎麼說皇帝是鮮卑人,他肯定要維護鮮卑人的利益。

他敗了,張廷玉又是什麼結果。

“閣臣暗暗較勁?”李隆基想了想說道,“清的內閣大臣應該和大唐的丞相差不多,丞相相互爭鬥……”

這可不是一個好兆頭。

你還不如向朕學習,一個做事宰相,一個伴食宰丞相,兩人搭配,再也沒有互相推辭的情況,效率直接翻倍。

“一爭鬥就沒好事,”朱元璋看見這兩個人就想起唐朝的牛李黨爭,宋朝的新舊黨爭,這種天天爭來爭去的大臣,直接免官。

“論資歷,訥親就該排在張廷玉的前面,”乾隆接著說道,“論辦事,張廷玉就該排在訥親的前面,朕這麼排,怎麼看怎麼沒錯,你們太敏感了……”

【公元1748年,張廷玉上疏乞休,弘曆不許,下旨挽留,並以宋朝文彥博為例,減少來宮的次數。】

【張廷玉再次上疏乞休,弘曆這才批准原官致仕。】

“現在走是好事,”朱翊鈞對張廷玉說道,“你現在和權臣有的一拼,再留留,就和張居正一個下場。”

甚至比他的下場還要慘。

“你才七十六歲,乞休,乞什麼休?”乾隆看到這一幕,就想到張廷玉上疏的時候他們兩個的對話。

說實話那個時候他對張廷玉確實有點意見,但是張廷玉能力出眾,辦事迅速,對大清做了什麼,他很清楚。

所以說接到張廷玉請辭的上疏時,他很震驚。

他從來沒有想過勤勤懇懇的張廷玉會提出退休的申請。

想到父皇留下遺詔,讓張廷玉配享太廟,他就直接以此為由問道,你受兩朝厚恩,還有配享太廟的資格,怎麼能回家終老?

本以為聽了這話張廷玉就直接撤了歸家的想法,誰知道他直接引用宋、明大臣七十歲歸家的先例來回他。

他是誰?

他可是大清的皇帝,能和他們相比?

於是他就用諸葛亮鞠躬盡瘁,一生為蜀漢來勸他,誰知道張廷玉說諸葛亮在亂世輔佐庸君,而他是在盛世輔佐明君,沒辦法比……

好傢伙,一看張廷玉鐵了心要走,他徹底生氣,直接懷疑他的忠誠度,一句話讓他無話可說。

見他生氣,張廷玉也沒有再說,之後就又……

上疏……

他這才讓他以原官職歸居。

【張廷玉入謝,同時以胤禛的遺詔為由,請求弘曆給他一個配享太廟的憑證。】

【弘曆很是不悅地擬手詔,結果第二日張廷玉僅派他的兒子前來道謝。】

“以胤禛的遺詔為由,請求一個配享太廟的憑證?”楊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從秦開始直播歷史

雲拂露

大明:我,朱允熥,開局救活大哥

炸魚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