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著陽光追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30章 這個小夥似乎有點勇,沒參加高考怎麼了?我保送的,朝著陽光追夢,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標誌著水稻基因組結構在世介面前再無秘密。

但這並不意味著研究基因組正在浪費時間。

水稻基因組測序的完成,這的確是劃時代性的成果。

可惜,這也僅僅只是整個基因組學的第一步,結構基因組學。

這走出一步的確了不起,但需要我們正視而且認識的是,後面還有許多路要走。

水稻全基因組的完成圖需要完善。

功能基因組學需要進一步進行探究。

“後基因組時代”已然到來,關於它的時間界定,學界有諸多爭論。

不過,現在人們普遍將“dNA雙螺旋結構”提出五十年之際,也就是2003年當做後基因組時代正式到來的時間。

在過去,傳統水稻育種的突破主要是因為發現了例如矮杆基因、抗病基因、抗倒伏基因或者是細胞質雄性不育基因。

而功能基因組學的原理是透過對水稻基因組序列進行比較分析和多型性鑑定,從而發現了品種之間的序列差異。

序列差異對應著表型差異。那麼利用這個特徵,我們是否能夠利用這些差異,透過分子標記技術,對5萬~6萬個水稻基因的功能進行註釋。

這個工作能夠以數百上千萬計的效率完成過去在傳統水稻育種研究上走過的路。

那麼運用序列分析或是同源分析來查詢搜尋新基因也就有了理論基礎。

透過這種操作,將發現的海量新基因將開啟水稻新品種選育的新紀元。

試想一下,我們是否能夠藉此機會,找到水稻從分化到萌芽到發育到成熟等等各個過程中的最優基因。

然後利用分子設計育種遺傳工程將這些表現最好的基因匯入到水稻,是否就能夠製造出一種趕超“超級”的“超能”水稻。

就像是超能力,一棵水稻能夠像樹木一樣高大一樣粗壯,產出的稻穀能夠像是枝頭沉甸甸的果實一樣豐碩。

在這種設想下,種植水稻可以像是植樹造林一樣。

也因此,植物基因功能組學哪怕放在十年以後,作為“後基因組計劃”也絕對是植物學最前沿的領域之一。

至於功能基因組學之後的延申,蛋白質組學,既被科學技術所推動,也終受科學技術所限制。

想推進蛋白質組學,就要先發展蛋白質研究技術,但研究這個技術遠比研究基因複雜。

在當前的科學研究水平上,還無法達到這個要求,目前依然在RNA水平停滯不前。

陸時羨並不認為現在的自己能在這個領域有所野望。

從1665年,胡克首次發現細胞,人類觀察到了繽紛的微觀世界。

從1859年,達爾文發表巨著《物種起源》,正式提出自然選擇理論,開創了生物學發展史上的新紀元。

從1866年,孟德爾在奧地利自然科學學會年刊上發表《植物雜交試驗》,發現分離律和自由組合規律。

從1909年,遺傳學家約翰遜第一次在《精密遺傳學原理》一書中提出“基因”概念,正式為孟德爾提出的遺傳因子命名。

從1910年,摩爾根首次發現了染色體的遺傳機制,創立染色體遺傳理論,發現染色體在遺傳中的作用。

從1950年,查戈夫提出兩條以他名字命名的法則,dNA中的腺嘌呤A數量等於胸腺嘧啶t,鳥嘌呤G數量等於胞嘧呤c,這條法制再次極大地推動了遺傳學的發展。

從1952年,蔡斯第一次創造性地用同位素法證明dNA是遺傳物質。

從1953年,沃森、克里克發現dNA雙螺旋結構,人類開始破譯生命密碼。

從1957年,克里克再次發現中心法則,成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聖醫豪婿林漠許半夏

簡單的魚

我的老婆白骨精

何處可桃

殿下他對我心懷不軌

本華

人生處處有獎勵

奔跑的小倉鼠

在蒸汽時代成為神靈

饃饃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