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君主篇(13)
上官小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周朝君主篇(13),神域外傳之穿越三國時期,上官小雅,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擾亂當地的治安和市場秩序。後因淮夷停止納貢以及再次反叛,周宣王命召穆公率軍征討。據《師寰簋銘文》記載,此戰師寰作為隨軍將領統帥齊、杞、萊等國軍隊,消滅了淮夷的冉、翼、鈴、達四位首領,獲得俘虜、牲畜及財物,取得戰功。此戰過後,淮夷徹底臣服於西周。
徐國在西周時期是東夷的強國,後在周朝的連續打擊下,徐國的一些部族南遷至淮水流域,逐漸發展成淮夷中最強的一支力量。周宣王在位時,命卿士南仲和太師皇父在太祖廟整頓週六師,然後親率大軍與太師皇父、司馬程伯休父前往征討。大軍沿淮水東行,經過激烈戰鬥,周軍擊敗徐國。徐國臣服後,四周各方國、部族皆臣服於周。
前810年,南仲派駒父、高父前往淮夷,各方國、部族都奉命迎接來使,進獻財物。
其他措施
周宣王除軍事上取得一系列成就之外,在政治上也採取了一些措施來恢復天子威信。周宣王在位時下令修建宮殿,命仲山甫前往齊國築城,加強東方邊境的防禦。周宣王還效仿先祖興畋狩之禮,在東都雒邑(今河南洛陽)會見諸侯。
經濟
周宣王時期,基於井田私有化現象的出現,從而採取了“不籍千畝”、“料民太原”等變革經濟制度諸舉措。
不籍千畝:“修籍”即由天子與諸侯於每年民間春耕開始前在“籍田”上舉行親耕之禮的重要制度,天子之田千畝。可週宣王即位後卻採取了“不修籍於千畝”的措施,斷然摒棄了“修籍”這一傳統農業經濟制度。當時,虢文公雖曾極力進行勸諫,但宣王不聽。周宣王時“修籍”制度存在的社會前提條件即井田制度已經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因此周宣王摒棄“修籍”制度,被認為是大膽變革農業經濟制度的行動。
料民太原:周宣王時,戎狄被西周軍隊打敗,“太原”地方歸西周所有。繼而,西周之民逐漸逃亡到“太原”地方,並從事農耕生產。由於當時的井田已經出現了私有化現象,因此,逃離井田羈絆之“民”,在“太原”地方不再採用井田制度,而西周王朝也未能將井田制度推廣到那裡。周宣王前往太原“料民”,其意實際上主要是順應時勢變化,親自檢視逃亡於“太原”這一新開拓地區奴隸與“民”生產狀況,核查、登記戶口,以及調查他們有無承擔賦稅的能力等,以便改革賦稅制度,進而解決西周王室財政困難,中興西周王朝。
人物評價
司馬遷《史記》:“修政,法文、武、成、康之遺風,諸侯覆宗周。”
董仲舒:“夫周道衰於幽、厲,非道亡也,幽、厲不繇也。至於宣王,思昔先王之德,興滯補敝,明文、武之功業,周道粲然復興,此夙夜不懈行善之所致也。”
桑弘羊:“湯、武之伐,非好用兵也;周宣王闢國千里,非貪侵也;所以除寇賊而安百姓也。”
桓譚:“昔周室衰微,夷狄交侵,中國不絕如線,於是宣王中興,僅得復其侵地。夫以秦始皇之強,帶甲四十萬,不敢窺河西,乃築長城以分之。漢興,高祖見圍於平城。呂后時為不軌之言。文帝時匈奴大入,烽火堠騎,至雍甘泉。景、武之間,兵出數困,卒不能禽制。即與之結和親,然後邊甬得安,中國以寧。”
黃瓊:“周宣王不籍千畝,虢文公以為大譏,卒有姜戎之難,終損中興之名。”
徐堅《初學記》:“宣王承衰,邦家多阻;懲難思理,官人以敘。山甫補闕,方叔禦侮;是用中興,恢復周宇。”
柳宗元:“伏見周宣王時稱中興,其道彰大,於後罕及,然徵於《詩》大、小《雅》,其選徒出狩,則《車攻》、《吉日》;命官分土,則《嵩高》、《韓奕》、《烝人》;南征北伐,則《六月》、《采芑》;平淮夷,則《江漢》、《常武》。鏗鍧炳耀,蕩人耳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