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合集(28)
上官小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盛世合集(28),神域外傳之穿越三國時期,上官小雅,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始,還被朝鮮、日本的醫生奉為必讀的書籍。
人口
根據《晉書·地理志》記載,太康元年(280)晉武帝統一全國後,西晉全國有戶,人。太康三年(282),戶口調查為全國戶,約人。
民族
太康年間,在民族關係方面,晉武帝採取了招撫與鎮服相結合的民族政策,以招撫為主。《晉書·四夷列傳》找:晉武帝即帝位後,對周邊少數民族是“撫舊懷新,歲時無怠”,隨時招撫各少數民族入居中原。
在晉武帝的這種政策的感召下,塞外匈奴等少數民族首領紛紛率領本部人馬、牛羊入塞定居。如:泰始年間,匈奴大水等二萬餘落歸附西晉,晉武帝將他們安強在河西故宜陽城下。後來,又陸續遷入不少部落,與漢人雜居。太康年間,匈奴首領都大博和萎莎率幻奴各部“大小凡十萬餘口,詣雍州刺史扶風王駿降附”。還有匈奴胡太阿厚牢二萬九千三百人“歸化”,大豆得一育鞠等“率種落大小萬一千五百口,牛二萬二千頭,羊十萬五千頭,車廬什物不可勝紀,來降,並貢其方物,(晉武)帝並撫納之”。此外,在成寧和太康年間有奚軻十萬以及鮮卑、五溪蠻夷羊柯獠、西北雜虜等族入居內地。晉武帝對來降的少數民族有功首領還予以獎封,如匈奴首領綦毋倪邪伐吳有功,被封為赤沙都尉。
對晉武帝招納匈奴等少數民族入居內地一事,西晉朝廷內頗有異議。一些人認為羌胡狡猾,其心必異,讓他們入居內地,對晉朝不利。因此,建議把入居內地的各少數民族遷出中原。時西河侍御史郭欽上疏晉武帝,提出“徙戎”主張,他說應該把戎狄遷徙到西、北邊境以外地區,被晉武帝拒絕。
在晉武帝的招撫民族政策下,原來西晉北方廣大土地上,處處有匈奴、鮮卑、羌胡等少數民族與漢族雜居現象,《晉書·匈奴傳》記載當時情況是:“爰及泰始,匪革前迷,廣闊塞垣,更招種落,納萎莎之後附,開育鞠之新降,接帳連話,充郊掩甸。”“關中之人,百餘萬口,而戎狄居半。”這些內遷少數民族與廣大漢族人民一道生產,共同生活,友好往來,互相學習影響,加速了民族融合過程,這就為“太康之治”的形成創造了一個比較安定的客觀社會環境。
晉武帝招撫少數民族入居內地,拒絕徙戎,不管其主觀動機如何,在客觀上是順應了民族融合的歷史發展趨勢,是符合各族人民願望的,應予肯定,這既是“太康之治”所以能夠出現的一個重要原因,又是“太康之治”的具體表現。
主要影響
晉武帝太康年間的統治有很大的歷史功績。西晉統一後實現了開疆,並促進了中國的對外交往,促進了中國科技、文化、教育的發展,晉朝有眾多的發明創造和制度建設都是在中國首創的,其中包括:三省制、門下省、國子學、書博士、佔田制等等。
科技發明有瓷器、製圖術、指南舟、樓船、凸鏡聚光、脈經等等,這些成就都是在司馬炎統一前後的成果。這些成果有的就是為統一戰爭服務的創造,只是在實現統一後,才增強了漢民族的團結,也鞏固了漢族和其他民族的團結,增加漢族人口,改變了漢末中原人口銳減的困局。
太康年間的中國是與西方羅馬帝國並列的大國,在世界上佔有重要地位,在對外交往中有著非常廣泛的外事活動和經濟貿易,這大大地促進了社會發展。
“太康之治”儘管是一個短暫的繁榮時期,但它在中國古代史上留下了一定影響,為西晉王朝增添了一點光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