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逍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3章 故技重施,宦官駙馬是竹馬,任逍瑤,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兩人的眼睛一瞬不瞬地盯著舞蹈的人,這人的舞蹈要如何形容呢,很難準確地形容是什麼感覺。
很美卻有些怪異,這時小娥突然急急忙忙跑過來,給馮嘉玉遞上了一張紙。
是阿藍的字,已經寫得好多了,儘管語序上還是有些不流暢,但是馮嘉玉看得多了就能很輕鬆地看懂。
‘公主殿下,這曲子我曾聽過相似的,在我的家鄉,是海的東邊的國家的人的曲子。’
“海的東邊?是那個在小島上的國家?”
“公主說的是倭國?”
“我想應該是的,以前在蘇城的時候確有耳聞,但不曾一見,畢竟蘇城距離海還是有點距離的,說起來我還未曾見過海,咳咳,跑題了,那倭國你可有了解?”
“瞭解並不是很多,但是時常有倭寇騷擾我朝臨海的漁村,甚是讓人生厭,可歷朝歷代都不免被倭寇騷擾,似乎一直也沒有什麼好的解決方法,不過那麼個彈丸之地缺衣少食,經常到漁村打家劫舍倒是可以理解,但是為什麼會到新榮城來。”
襄儒卿甚是不解,在此之前他推測了很多可能派遣細作來竊取情報的國家,可是怎麼都沒想到會是那麼個小小島國。
他們不安安生生地待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非要跑到這裡來丟人現眼。
那倭國不僅地處偏僻,國土面積小,還缺水缺物。
翻看前朝記載,歷朝歷代都沒少給他們賞賜,尤以唐朝為最。
可這倭國就是個貪婪的無底洞,給多少都填不上他們的嘴,甚至還會因為沒給夠東西就咬一口。
打不過還非要來嘚瑟,嘚瑟過頭了就跪地求饒,倭之一字就是專門為他們取的,個頭不高,骨氣更是矮得看不見,唯獨貪心與不要臉一個高過天,一個厚過地。
“若真是倭國細作,他們又是為了什麼?”
“這就不清楚了,可能是想要些能構成威脅的情報,讓我朝再多給些東西吧。”
襄儒卿仔細回憶了一下,往年常會有倭國遞來的語氣低三下四的奏摺,和那可憐得給誰都不要的貢品,以此換取大冀無數珍寶糧食。
雖然知道這是一筆虧到家的買賣,可大冀不缺這些東西,以此彰顯大國氣度,也能更好地保護沿海漁民,仔細算來也不算太虧。
襄儒卿還記得他第一次接手奏摺審閱,先皇剛剛看完了倭國的摺子,氣惱地扔在一邊,方聞廣將其拾起來吩咐襄儒卿將其中的重點提煉出來。
一翻開那奏摺,密密麻麻冗長的文字好似無數只爬動的螞蟻,襄儒卿只覺得渾身都不舒服。
而且洋洋灑灑上萬字,重點沒說幾句,廢話說了一籮筐。
其中重點無非就是兩個字:給錢。
可是今年似乎沒有見到倭國送來的奏摺與貢品,就算是遭遇了旱災或是洪澇,就算是風浪再大再猛烈,每次他們都會可憐兮兮地寫上一封求援奏摺,然後乘風破浪地送過來,最後坐等收東西。
目前還拿不定他們打的是什麼主意,那就先扣下再說。
馮嘉玉看了看阿藍寫的字條說了一句,“阿藍這字寫得越來越好了,不知道這姑娘的字如何。”
宴會進行到中途襄儒卿起身去更衣,這裡距離他專用的書房很近,抄小路很快就到,他換了身衣裳就直奔存放卷宗的密宗閣。
雖然現在有兩個‘崔蓉’在現場已經是很令人頭暈了,但是最危險的不是這裡而是密宗閣。
襄儒卿不親自去守著到底不放心,至於宴席那邊有馮嘉玉坐鎮不會出亂子的。
襄儒卿來到密宗閣附近的時候,就隱約能聞到一絲艾草的氣味。
雖然平時也會燻艾防止蛀蟲啃食卷宗,但是並沒有如此濃烈和大量地使用過,站在這麼遠的地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