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逍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章 第一次‘反抗’,宦官駙馬是竹馬,任逍瑤,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
“是,我們抓到的那個人也查清楚了,和金山失竊沒關係,他就是那三十人中的一個。”
發現這三十人逃兵役完全是偶發事件,當時東廠接到任務要去調查金山劫案,但是因為牽涉皇家就沒有聲張。
方墨帶人去城外失竊地點搜尋,剛巧發現了這麼個鬼鬼祟祟的人,看到他們就十分緊張。
能不緊張嗎,剛以為躲過了風頭能自由行動了,結果就看到一群人氣勢洶洶地,心虛就以為是來抓自己的。
方墨讓屬下去詢問他竟然開始跑了起來,這一看就很有問題,東廠的人去追,結果那人一個趔趄跌倒撞到了腦子。
被擒住後就一直在說,“金,金,金……”什麼的。
方墨下意識就聯想到失竊的黃金,於是把人帶回去按照黃金竊案調查。
後來襄儒卿來了推理出了金山寺,在金山寺搜了一圈沒看到黃金,卻發現了三十個多出來的僧人。
原本以為是想與那龍椅接觸的人,結果查下去發現竟然是逃兵役的人。
這三十人是兩年前徵兵時,以各種各樣的原因不想要服兵役的人。
他們拒絕的理由到都不是因為自己,大多是因為家中有生病需要照顧,作為男子擁有更多的勞動力,也相對的可以獲得更多的報酬,一旦家裡的頂樑柱去服兵役這個家基本上就毀了。
但是徵兵的要求又有些苛刻,所有符合要求男子都一定要去,否則就是殺頭的死罪甚至要牽連家人。
大概他們是覺得橫豎都是一死,能不如就努力一下,萬一躲過了兵役豈不是生活就安定了。
正巧在外講經多年歸來的明善大師歸來了,他是大冀第一高僧,經常開壇講經,普度眾生,從不拒絕來訪者。
回京後的第三人,明善大師見了一個為兵役苦惱的男子。
“阿彌陀佛。”
明善大師唸了一句就沒有下文了,知道那男子耐心實在是耗光了準備離開的時候,明善大師才又開口道,
“施主若是相信貧僧便留下來,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於是明善大師就收留了三十名,家中真的有難處不能去服兵役的人。
這三十人首先是留在金元寺做了代發修行的僧人,徵兵的風頭過去了之後他們便回到了家中。
畢竟當時正式徵兵的時候,大冀明文規定,徵兵時期不許男子入寺為僧,入觀為道,就怕有人以此逃脫兵役。
所以當時為了幫他們躲避兵役,明善大師偽造了他們的身份,現在這些人屬於是黑戶。
只要等徵兵的風頭過去了他們就可以還俗歸家,換個新名字重辦戶籍就可以重獲新生。
大冀朝規定,凡是出家入觀者戶籍皆遷入寺中或道觀中,還俗後要銷燬原戶籍重新申辦的。
意思就是遁入空門,入道觀者便不再是凡世人,還俗後則是一次新生。
明善大師就是利用了這個漏洞將這三十個人保了下來,原本風頭已過正要實施下一步計劃,沒想到意外被東廠給撞破了。
東廠雖然什麼都要管,但是隻要不是皇上想知道的或者沒有懟到皇上眼前的事,他們是不會主動追查的。
東廠是勤勉但不會犯賤啊。
揭發了這種事情,尤其是涉及到了佛家,一定會有一些善良的,一些愚善的,一些偽善的人對他們進行輿論攻擊。
律法是不容許有人情存在的,但是法外總是會留有一些溫情的餘地。
如何把控好這兩者之間的平衡就看統治者了。
若是可以對整件事請進行完整充分的調查,就可以規避很多冤假錯案,或者一些嚴苛律法帶來的慘劇。
這原本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是現在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