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逼反東川
大石山房主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六章 逼反東川,亂世烽煙:大石山房正說五代十國,大石山房主人,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度使,在閬州鎮守,和綿州刺史武虔裕一起控制東川。武虔裕是安重誨的表哥,安重誨把他當成是自己的心腹,讓他監視著董璋。從那以後,朝廷就常常收到密報,都說董璋將要發難,安重誨又命令武信軍節度使夏魯奇,整治遂州城防,一定要認真準備,小心提防。
董璋也知道,現在安重誨要對付自己了,心中很是驚惶,不得不自求生路,準備抵制。他和孟知祥倆人一向不和,平常也沒什麼來往,這次他為了找個外援,不得不去聯絡孟知祥,而且他還打算和孟知祥結為親家。孟知祥接見了董璋派來的使者,把他叫進來問明瞭情況,依著他的本意,他是不願意和董璋聯合的,但是現在外邊都在傳,說朝廷下來要把綿州和龍州也劃出去,單獨建一個軍鎮,所以呢,孟知祥跟董璋也算是同病相憐,雙方只好放棄前嫌,暫時修好。孟知祥就和自己的副使趙季良一起商量這件事,趙季良也覺得應該聯合董璋,一起對抗後唐。孟知祥就讓董璋的使者回去,說願意招董璋的兒子做自己女婿,然後就派趙季良去梓州回禮。趙季良跑了一趟,他回來以後對孟知祥說:“董璋貪殘好勝,志大謀短,將來必然會為患西川,不可不防!”孟知祥一聽,哦,他是這麼個東西,就想悔婚,但是一時又不好毀約,只好暫時跟董璋周旋,先應付著,還約他聯名上表,大致的意思是說“閬中建鎮,綿州、遂州增兵,惹出了很多的流言蜚語,震動了全蜀,請朝廷收回成命”。
不久朝廷傳來詔書,只不過對他們略加撫慰了一番,你們不要胡思亂想,但是做法絲毫沒變,還是要另外設定軍鎮,分散他們的權力。董璋當然不滿,他就誘捕了武虔裕,把他幽禁起來,然後兵發劍門,築起七座營寨,又在劍門以北設定了永定關,佈列烽火,同時招募老百姓入伍,剪去他們的頭髮,給他們臉上刺了字,把他們趕到遂州和閬州,讓他們去搶劫。孟知祥又上表,請朝廷把雲安十二個產鹽區劃給西川,把鹽稅收入撥給寧江守軍。
這東西兩川同時發難,登時讓後唐朝廷大費躊躇。
現在董璋反叛的跡像已經很明顯了,而孟知祥還藏得比較深,明宗李嗣源就答應了孟知祥的請求,把產鹽區劃給了他,但是另外派了指揮使姚洪帶著一千士兵,跟著李仁矩去閬州防守。董璋聽說閬州又增兵了,實在是忍無可忍,這時候他兒子董光業正在京城擔任宮苑使,董璋就給兒子寫信,信裡說:“朝廷分割我管轄的地方,另外建了一支新軍,又屢次派兵來這鎮守,這明明是想要殺我了。你為我轉告中央,如果朝廷再派一個人進斜谷,我就不得不反了,也就跟你永別了。”
董光業看完他老爸的信,把它拿給樞密院承旨李虔徽看,李虔徽就把這封信的內容轉告了安重誨。安重誨大怒,說:“他敢阻我增兵麼?我偏要增兵,看他敢怎麼樣!”隨後又派別將荀鹹甡再帶一千士兵去東川。董光業聽說了這件事,急忙去找李虔徽,說:“這支部隊一過去,我父親必然得反,並不是我為自己著想,恐怕這樣只會花費糧餉,浪費軍力,不如趕緊叫停,我父親肯定不會造反的。”李虔徽又轉告了安重誨,安重誨哪裡肯依,派不派兵還由了你了?果然,荀鹹甡帶的這一千人還沒到閬州,董璋已經造反了。
..............
知識卡片:
這一集我們說到了康福、牛知柔、衛審﨑等人在朔方殺了不少羌人,咱們就聊聊羌人的事情,羌人並不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羌族,我們現在的羌族僅僅是古代羌人的一支。
唐朝和五代的朔方地區是當時羌人活動的區域之一,朔方的範圍包括寧夏全境、內蒙古河套南北地區、陝西北部,還有甘肅的一部分。
羌人出現的時間很早,古文獻在大禹時代就已經有記載了。“五胡亂華”的“五胡”裡就有羌人。羌人並不是以血緣血統關係形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