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斬草除根
大石山房主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八章 斬草除根,亂世烽煙:大石山房正說五代十國,大石山房主人,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紛逃走了,李從襲又對李繼岌說:“看來大勢已去,無力迴天了,請大王早做打算吧。”李繼岌彷徨哭泣,對自己的親信,就是拿鐵錘砸死郭崇韜的那個李環說:“我現在已經是窮途末路了,你殺了我吧。”李環遲疑了好一陣,才對李繼岌的奶媽說:“我不忍心看著大王死去,大王如果真的是無路求生了,那麼請大王躺在床上,以發遮面,我才能下手。”李繼岌的奶媽哭著把李環的話告訴了李繼岌,於是李繼岌面朝下趴在床上,擺出了一個按摩的架勢,李環拿出錦緞,從後邊把他勒死了。
太監李從襲見李繼岌死了,他自己逃到了華州,結果也被都監李衝給殺了。任圜來了以後,收集部眾,一共還有兩萬多人,任圜就帶著這些人回到了洛陽。李嗣源讓石敬瑭前去撫慰了一番,軍士們都沒啥話可說,各自回軍營休息去了。
前邊咱們說過,李繼岌殺害郭崇韜,就是蝴蝶扇動的翅膀,現在,所有這些害郭崇韜的人,李存勖、劉皇后、李繼岌、那幫太監,全都給他陪葬了。
............
知識卡片:
劉皇后信佛,最後還出家當了尼姑,朱溫和李存勖也曾經把搶來的女人送到寺廟去當尼姑。這一集的知識卡片,我們就跟大家簡單說說,佛教在五代十國時期是怎麼一個狀況。
一說到佛教,聽友們可能會覺得,是不是要講一些神神鬼鬼的事情,實際上我們經常說的話題基本屬於神學範圍內的佛教,咱們今天不談這個,咱們只說說歷史上的佛教,這一部分非常客觀,把它當作一個歷史現象看就可以了。
五代時期佛教是非常興盛的,那佛教為什麼會在這樣一個亂哄哄的時代興盛起來呢?首先,五代十國時期的文化不是獨立的,從大面上看,它屬於唐文化的延續,我們可以理解成五代十國就是唐朝的藩鎮割據做大做強了。
佛教在唐朝傳播發展的非常快,唐朝在宗教文化的發展上是非常開放包容的。唐朝的統治者歡迎各種各樣的宗教來到唐朝發展,底線就是不能危害統治集團的地位,唐朝人非常自信,外來宗教對於他們來說,就是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
佛教作為一種比較主流的宗教文化,相對於其他小眾的宗教文化來說,在唐朝的發展時間是非常悠長的,武則天登基以後,開始大量的修建佛像,興建寺廟。武則天作為當時的統治者,她對佛教的喜愛也引發了民間對佛教的喜愛,老百姓開始熱衷去寺廟裡拜佛,提供香火,佛教文化因此在民間有了很好的發展基礎。後來雖然有唐武宗滅佛,就是佛教界所說的“會昌法難”,但是後來的唐朝皇帝又復興了佛教。這個文化傳統就延續到了五代。這是五代佛教興盛的原因之一。
原因之二,是政權不斷更替,宗教方面就沒人管理了,任其隨意發展。魏晉南北朝和五代十國時期的情形非常像,當時都很亂,豪傑們都忙著佔地盤,沒人管理宗教這種邊緣的文化。中國人是非常客觀務實的,在歐洲,宗教是核心,在我們這兒,是邊緣化的東西。
第三個原因是連年的戰亂導致民間戰爭創傷嚴重,老百姓需要精神方面的慰藉。佛教本身就產生於人對現世的不滿,四聖諦裡第一就是“苦”,佛教教導人們離苦得樂的方法,這個我們稱它為“修行”。老百姓信佛就是在飽受戰爭傷害的時候,可以尋求精神寄託,普通人總得給生活一點希望嘛,在五代十國時期,老百姓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戰爭,對戰爭是十分痛恨的,但是對於戰爭的發動者又無可奈何,只能被迫投身於宗教文化的薰陶中。讓自己可以脫離俗世的煩擾,修補一下心靈的創傷。佛教中眾生平等的核心觀念,能讓受難的老百姓覺得舒服一點。
第四個原因,就是在五代十國的時候,士大夫階層仍然佔據著比較高的位置,很多名人大家族的後代都不願意參與政治鬥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