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兵圍晉陽
大石山房主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六十五章 兵圍晉陽,亂世烽煙:大石山房正說五代十國,大石山房主人,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
知識卡片:
常言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打仗,解決士兵的吃飯是個大問題,古時候那些以遊牧、狩獵為主的社會,打仗一般都很少帶軍糧,一路走一路打獵射鳥,有時候他們攻不下某個城池,只是搶了點東西,吃了頓飽飯,這也算是一種勝利。遊牧狩獵民族發動戰爭的頻率比較高,因為他們不用準備太多東西,只要人夠,大王一聲令下基本上就可以出發了。也可以說他們是一群戰爭機會主義者。他們經常就是武裝搶劫,遇到反抗才打仗,沒遇上就是搶。
古代打仗,軍糧和部隊一般不走一條路,原因嘛,一是不方便、二是不安全。負責糧草運輸和看守糧倉的全是精銳,糧草一旦丟了,仗就徹底沒法打了。三國的時候,官渡之戰曹操燒了袁紹的烏巢糧倉,導致袁紹慘敗。戰國的時候,秦趙兩國打仗,趙國軍隊就是因為糧草不濟導致了內訌,最後被秦國打敗了。糧食沒了,部隊不戰自潰。
糧草運輸過程中的損耗非常大,因為運糧的牛馬人都得吃,漢朝的時候有記錄,損耗在20%左右,為了降低損耗,曹操實行了屯田制,讓戰士們自己種地,曹操自己在許昌也有一塊地。
明朝政府曾經讓商人給軍隊供應糧食,然後政府給他們發“鹽引”,商人拿著鹽引可以直接兌換成平價鹽,甚至可以拿鹽引當錢用。
古代的軍糧一般是小米,我們解放戰爭期間,解放軍也是小米加步槍,一是因為小米能長時間儲存,二是頂飽。唐朝陝西甘肅就發明了鍋盔,就是把面做成很厚的幹餅,鍋盔含水量很低,可以儲存比較長的時間。抗美援朝的時候,給志願軍發的軍糧是炒麵,這個傳統從清朝就有了。炒麵我小時候也吃過,能放,不容易壞。就是麵粉里加點鹽,炒幹。
部隊很少吃肉,因為肉不容易存放,辛棄疾的破陣子裡寫著:八百里分麾下炙。這個八百里指的是一頭牛,大家打了勝仗了,殺一頭牛,將士們一起烤牛肉吃。戰士們補充蛋白質主要是靠豆子,就是炒豆子或者烤豆子,如果能吃上豆醬,那是很高階的。我看美軍的罐頭食品裡,其中一個就是煮豆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