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小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晉朝黃帝篇(11),繼續神域外傳,上官小雅,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軍大臣被司馬穎劫掠入鄴,司馬睿也在其中。不久司馬睿的叔父東安王司馬繇因得罪司馬穎而遭殺害。司馬睿害怕禍事殃及自己,潛逃出鄴。在出奔洛陽的途中,他行至黃河岸邊曾被津吏捕獲,險遭不幸。司馬睿到達洛陽,馬上將家眷接出赴往琅琊(治今山東膠南縣)去了。
永興二年(305年),東海王司馬越起兵下邳,準備西迎晉惠帝時,起用琅琊王司馬睿為平東(後遷安東)將軍兼徐州諸軍事,留守下邳,看管後方。司馬睿受命後,請王衍從弟、參東海王越軍事的王導為司馬,委以重任。
移鎮建業
永嘉元年(307年)九月,司馬睿偕王導渡江至建鄴。晉室政治中心,自此逐漸南移江東。永嘉南渡後,王導始終居機樞之地,王敦則總征討於上游,王氏家族近屬居內外之任,佈列顯要者人數甚多。以王導、王敦為代表所構成的王氏家族勢力在當時是非常牢固的,這使“王與馬共天下”的局面在江左維持了二十餘年,直到庾氏家族興起,抑制王氏並凌駕於王氏為止。[1]
建興四年(316年),劉曜圍長安,12月11日,晉愍帝無奈出降,西晉亡。
建興五年(317年)4月6日,司馬睿承製改元,即晉王位(尚未稱帝),改元建武,史稱東晉。他廣闢掾屬以為輔佐,有“百六掾”之稱。農曆六月,孤懸在北方的晉地方長官劉琨、段匹磾、劉翰等一百八十人上書勸進。[1]
登基稱帝
建武二年(318年)4月23日,晉愍帝死於漢國的訃告傳到江東,司馬睿才於4月26日即皇帝位(“上尊號”),改元太興。東晉據長江中下游以及淮河、珠江流域地區。
司馬睿即位後,因為在皇族中聲望不夠,勢單力薄,所以得不到南北士族的支援,皇位不穩。但是,他重用了王導。王導運用策略,使南方士族支援司馬睿,使北方南遷計程車族也決意擁護司馬睿,穩定了東晉政權,維持了偏安局面。司馬睿十分感激王導,任他為宰相,執掌朝政。時人謂之“王與馬,共天下”。[3]
大權旁落
司馬睿完全信任王導,叫他“仲父”,把他比作自己的“蕭何”。王導也經常勸諫司馬睿克己勤儉,優待南方士民,與人為善。司馬睿和王導在草創期上演了一場君臣相敬相愛的佳話。琅琊王家也達到了權勢的高峰,除了王導擔任丞相,王敦控制著長江中游,兵強馬壯;四分之三的朝野官員是王家人的或者與王家相關的人。另外,王家在南朝時期出了八位皇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