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小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北朝皇帝篇(19),繼續神域外傳,上官小雅,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89章 北朝皇帝篇(19)
王仲犖:“北魏孝文帝推行均田制,遷都洛陽,並且採取其他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其主觀動機,無非是想緩和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鞏固自己的統治;而在客觀上,均田制的實行,在一定程度上使失去土地的農民能夠重新和土地結合起來,承十六國破壞局面以後的北方社會經濟,有了繼續發展的可能,並給以後隋唐時期在均田制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經濟繁榮,準備了前提;其他的改革措施,又縮短了鮮卑族人向封建化飛躍的過程,為鮮卑族和漢族人的進一步融合,創造了有利條件。固然,這些都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產物,就是孝文帝不這樣做,也遲早會實現的;但是孝文帝順應了歷史發展的趨勢,對當時社會經濟的恢復和各族的融合,作出了貢獻,因此孝文帝不失為一位有卓見的政治家。”
田餘慶:1苻堅、孝文帝、宇文泰,他們是在北方民族關係發展的不同階段上推行此政策(漢化政策)的卓越代表人物。2滅陳戰爭的成功完成於隋,但包含了苻堅、孝文帝、宇文泰所作的貢獻,其中宇文泰的貢獻更為直接,更容易被察覺到。
朱大渭:“秦王苻堅、魏孝文帝、北周文、武二帝(宇文泰、宇文邕),他們天資聰慧,漢文化水平頗高。因而深明漢文化優秀傳統內涵及其對本民族文化素質提高的重要性,從而能準確地掌握漢化的指導思想。”
軼事典故
開導元澄太和十七年(493年)五月,孝文帝在首都平城的明堂舉行了齋戒,召叢集臣,將要占卜決定是否要出師征伐南朝。太常卿王諶主持卜卦,他仔細觀察龜版上的紋線,確定屬於革卦。孝文帝一聽,立即引述革卦的彖辭說:“‘湯、武革命,應乎天而順乎人。’真是再吉利也沒有了。”群臣知道孝文帝已打定主意,誰也不敢說話,唯有尚書、任城王拓跋澄說:“陛下繼承先皇遺業,統治中原,這次出兵征伐尚未歸服的小邦,可是得到的卻是商湯、周武王革命的卦象,恐怕不能算大吉吧。”孝文帝厲聲責問任城王澄,這場隆重的儀式就草草結束了。孝文帝的真意當然不是南伐,他知道任城王已看破自己的心思,回宮後立即召見,並說:“在明堂上怕人多嘴雜,壞了我的大事,所以假裝發怒,嚇住文武百官,你大概明白。現在我們再認真討論一下革卦。”接著屏退左右,將自己的計劃和盤托出:“這次的行動實在很難,但平城是用武之地,不是實施文治的地方,要在這裡移風易俗,是毫無辦法的,我想乘機遷都中原,你以為如何?”拓跋澄這才恍然大悟。十天後,孝文帝在他嫡祖母馮太后的永固陵前舉行了告別儀式,就從平城出發,率領三十萬大軍浩蕩南下。賜死太子孝文帝的第一位皇太子元恂,出生於歷經改革時期的背景下,在馮太后權傾朝野的十五年裡,對元恂十分的溺愛。元恂自幼因馮太后的溺愛,養成囂張跋扈,目中無人,厭煩學習與教習的性格。再加上孝文帝監管時期,對元恂極為嚴格要求,但開導不足,這一反差讓元恂一度產生了逆反心理。孝文帝對他已經略感失望,父子關係有些隔閡。元恂長得壯碩無比,厭書籍,因常年居於平城,所以很不習慣洛陽地區溼熱無比的天氣,經常想著能夠回平城。有次孝文帝出巡嵩山,元恂留守在金庸城內,與侍從密謀,親手殺死了侍從官高道悅。後被尚書快馬加鞭傳信報給前在嵩山的孝文帝,孝文帝聞後十分震怒,但又對此皇太子感到惋惜和痛心。下令封鎖訊息,嵩山之行之後,回京召來元恂,痛斥元恂的罪行,甚至還與王宗貴族親手懲罰元恂,杖責一百。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受奸人李彪給孝文帝告發,元恂仍有謀反之心,被刺賜死河陽,平常入葬[。婦人妒防孝文帝冊立馮潤為皇后。馮潤為得專寵,幾乎不讓孝文帝再承幸後宮嬪妃。拓跋宏無奈地說:“婦人妒防,雖王者亦不能免,況士庶乎?”皇次子元恪的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