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小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北朝皇帝篇(35),繼續神域外傳,上官小雅,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之南。宇文邕不得不娶突厥公主阿史那氏為後。滅齊之後,宇文邕於宣政元年(578年)率軍分五道北伐突厥。
宣政元年五月癸巳日(578年6月17日[60]),宇文邕在親征突厥的途中病倒,六月丁酉日,宇文邕病情加重,還京長安。在當天夜間崩於乘輿,時年三十六歲,遺詔皇太子宇文贇繼位。
宇文贇繼位後,追諡宇文邕為武皇帝,廟號高祖,六月己未日(7月13日),葬於孝陵。
為政舉措
政治
加強集權
周武帝在誅殺宇文護及其黨羽後,削弱大冢宰的權力,規定六府不必聽命於大冢宰,分化大冢宰的權力,使之成為虛職,以加強皇權,又改諸軍軍士為侍官,表示軍隊從屬於皇帝和國家化。再取消兵源的民族限制,一境內凡男悉可為兵,大大擴充了軍力。又限定地方行政長官與其僚屬的關係,以防止地方上的私人化。周武帝還在“六條詔書”的基礎上,制定了“刑書要制”。
宗教政策
宇文邕即位之初循例事佛,但他勵精圖治,最重儒術。當時寺院佔有大量肥沃土地和人口,又不承擔徭役租稅,嚴重影響國家財政收入和兵士來源,削弱了國力。周武帝之所以毀法,兼及道教,主因當在於此。加以衛元嵩與道士張賓慫恿,則為毀法之助因。
周武帝在毀法之前多次召開大會辯論三教先後。他命司隸大夫甄鸞,詳研佛道二教,定其淺深。結果甄鸞作《笑道論》,譏諷道教。道安作《二教論》,唯立儒教、佛教,認為道家應當歸屬於儒教。
建德二年(573年),周武帝決定三教先後,以儒為先,道次之,佛教最後。
建德三年(574年)五月,周武帝始議毀法,召僧道會集京師。張賓與僧人智炫辯論不勝,周武帝乃親自上場斥佛門不淨,智炫直揭武帝護短。武帝不悅而退,為示公平,便下敕禁斷佛道二教。周武帝於二教相殘,已甚厭倦,故滅佛的同時連道教及各種民間宗教一併罷黜。次月,周武帝設定通道觀,會集三教精英120人為通道觀學士。
建德六年(577年)滅北齊後,繼續推行滅佛政策。據《歷代三寶紀》等佛教史籍記載,周武帝滅佛共毀寺廟4萬座,強迫300萬僧尼還俗,重新成為國家編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