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來敲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一千六十一章 言利,大明文魁,幸福來敲門,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翰林院的報紙,開始是準備名為‘下為公報’。

這當然是源自於林延『潮』那句‘我勸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也來自於‘大道之行,下為公’。

下為公,其意就是下是百姓的,此言出自於禮記,禮運大同篇,是每個讀書人必讀的文章。

但是翰林院將‘下為公報’的名字上報通政司後,卻被打了回來。

通政司現在權力不,禮部,翰林院,都察院三大報都歸通政司審批,所以這事他們可以百分百做主的。

而通政司給出的理由此報名不妥,名字太誇張。

眾翰林們覺得不解,為何禮部的‘理報’,都察院的‘皇明時報’都可以過,為何這個名字不可以過。

也有人是察覺,林延『潮』當初上諫時那‘下為公疏’,這報紙叫這名字,很容易引起不必要的猜忌,所以被通政司打回去。

內閣這是保護翰林院的意思,但是卻引起了翰林們的憤慨以及憋屈。

當即身為報紙主編的蕭良有即上疏反對通政司此舉。

蕭良有的奏疏裡寫到,書有云,皇無親,惟德是輔。民心無常,惟惠之懷。

……是以之所視即民之所視,之所聽即民之所聽,是以意即民意……

蕭良有表述了對於通政司的憤慨,文章才氣橫溢,其中引述尚書‘皇無親,惟德是輔’,而是被眾人談論。

這句話出自蔡仲之命,是周公告誡蔡仲之言,也是可以代表儒家思想的一句話。

夏朝時,子自居命。

夏桀對百姓,我受命於,就如同上的太陽,你們我要滅亡,就如同太陽會消失嗎?

然後老百姓卻言,時日曷喪,予及汝偕亡。

湯滅夏,證明了命並不可靠,夏王以命為治統,最後仍是滅亡了。

到了商朝信巫,以人畜獻祭,商王既是巫,也是王,但最後仍為周所滅。

周滅商後,周王也懷疑自己是否能克承命。

周以夏自居,所以也繼承了命之,為了解釋皇朝更替,所以才有了‘皇無親,惟德是輔。民心無常,惟惠之懷’之言。

皇沒有親戚,只承認有德者為子,民心沒有一直擁護哪個皇帝,只是感激給予他們恩惠的人。

故而這子之位,惟有德者居之!

這周朝對於治統的解釋,比夏商更近了一步。

從崇拜命,獻祭『迷』信到了以人為本,以德為治,尊民意為神。

當然是這麼,做能不能做到,就另外回事了。但孔子繼承周公道統,將此作為儒家的思想。

所以蕭良有這一封奏疏,頓時引起了滿朝官員,以及讀書饒議論。

此文文章華美,立意高遠,不少讀書人讀來不由擊節叫好,萬曆八年殿試林延『潮』三元及第,與他同科的進士們相較之下都顯得暗淡無光。

若非蕭良有這文章一出,眾人都不知道當年榜眼也是如茨才華出眾。

不少官員士民對於蕭良有的奏疏都是打心底支援的。

但民間也有反對的意見。

意見認為,皇無親,惟德是輔這句話出自蔡仲之命,蔡仲之命又出自古文尚書。而古文尚書是你的同僚林延『潮』親自證偽的,認為是後儒的託名之作。

既然是假的,你怎麼能用來證明是周公思想呢?你這不是打林延『潮』臉嗎?

不改名通政司不允發表,最後經過這一番事,翰林院只能改名,將報紙更名為‘新民報’。

這句話出自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這親民二字,大學裡解釋為新民。

大學裡還引述康誥,乃服惟弘王應保殷民,亦惟助王宅命,作新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開局一塊封地,逆襲全靠苟

一品大金鍊